淡墨西哥灯草鹀
英文名:Baird's Junco
学名:Junco bairdi
【概述】
淡墨西哥灯草鹀,学名Junco bairdi,属于雀形目雀鹀科灯草鹀属的鸟类。仅分布于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拉拉古纳山脉,栖息高度在海拔1200至1900米之间,主要生活在半干旱橡树林和混合松橡木林中。
【外形特征】
淡墨西哥灯草鹀体型中等,体长约15厘米,雄鸟平均重量为18克。头部颜色为淡灰色,眼周为黑色,喉咙、胸部及上腹部为灰白,下腹部及尾下覆羽为白色,两胁为淡肉桂紫红色,背部为棕色肉桂色,臀部及尾上覆羽为橄榄沙色。尾羽的外侧呈白色,在飞行中尤为显眼。虹膜呈金黄色,喙部上半部分黄色,下半部分黑色,基部颜色较暗,腿呈肉色。雌鸟与雄鸟的羽毛颜色相似,但雄鸟在翼、尾及跗跖长度上平均大于雌鸟。幼鸟头部及上体为棕色,上体具黑色条纹。
【生活习性】
淡墨西哥灯草鹀属于留鸟,但部分个体在冬季可能迁徙至较低海拔地区觅食。主要食物包括昆虫、其他无脊椎动物和种子等。它们通常在地面觅食。巢穴为开放杯状,由干草和根须构建而成,安置在地面洼地或低矮的树木和灌木中。雌鸟每次孵化约两个蛋,蛋壳呈白色带红褐色斑点。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音悦耳,类似颤音,鸣唱持续时间约为1.5至2秒,区别于其他灯草鹀的鸣叫特征。
【繁殖习性】
相关的孵化期和其他繁殖细节尚未确定,预计与其近缘种---墨西哥灯草鹀的繁殖行为相似。
【外型辨识】
淡墨西哥灯草鹀的主要区别特征在于,其体型比墨西哥灯草鹀略小,且整体羽毛颜色更为淡雅,脸颊和背部颜色对比鲜明。
【物种区别】
在最初的分类中,淡墨西哥灯草鹀曾经被列为墨西哥灯草鹀的一个亚种,但通过学术研究,其独立的物种身份得到了确认。主要区别特征在于,其体型比墨西哥灯草鹀略小,且整体羽毛颜色更为淡雅,脸颊和背部颜色对比鲜明。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记录,淡墨西哥灯草鹀被列为近危(NT)物种。
【地理分布】
该物种仅限于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拉拉古纳山脉,繁殖于海拔1200米至1900米之间的松橡木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