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颈鹳
英文名:Jabiru
学名:Jabiru mycteria
【简介】
裸颈鹳(学名:Jabiru mycteria)属于鹳形目鹳科,是一种大型涉禽。广泛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的热带低地,包括巴西的潘塔纳尔湿地和巴拉圭的大厦谷。
【外形特征】
裸颈鹳体型巨大,成年雄性可达1.22至1.4米,翼展2.3至2.8米,体重达8公斤。该种具有一身洁白的羽毛,头部和上颈部裸露无羽且呈黑色。下颈部具有伸缩功能,并覆盖着一圈红色裸皮。其喙宽大深长,长约30厘米,呈现黑色并且略微向上弯曲。雏鸟上体呈淡灰色,羽缘为银灰褐色,冬季时上部羽毛会出现散布的暗色斑点。
【生活习性】
裸颈鹳栖息在大型淡水湿地、湖泊、河流和草原等环境中。它们倾向于在水边活动,偏好浅水区域。裸颈鹳以鱼、两栖动物、软体动物、蛇、昆虫、幼鳄以及龟等为食。觅食时主要依赖触觉和视觉来定位猎物。
【鸣叫特征】
一般情况下,裸颈鹳常保持沉默或在远离巢穴时才发声。当受惊时,它们会发出响亮的双重或三重喙击声。在地盘宣示或求偶期间,裸颈鹳还会发出类似咳嗽的声音,并发出一系列更长的喙击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8月至10月之间,根据分布区域的不同略有变化。裸颈鹳倾向于单独或最多成群六巢繁殖。它们会选择高树冠作为巢点,例如棕榈树或红树林,每年都会扩建巢穴,逐渐形成直径可达2米、深约1米的大型巢。每窝通常产卵3至4颗,孵化期长达32至34天,幼鸟大约在80至95天后离巢,但仍需依赖父母继续喂食约两个月。
【外型辨识】
裸颈鹳以其巨大的体型、洁白的羽毛和黑色的头部及上颈部著称。下颈部覆盖着红色裸皮,并具有伸缩功能。喙宽大深长且略呈弯曲形。
【保护状况】
裸颈鹳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1年3.1版无危(LC),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
【地理分布】
裸颈鹳分布于墨西哥南部至阿根廷北部的热带低地,主要见于潘塔纳尔湿地和巴拉圭的大厦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