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鹎科 > 爱索斯短脚鹎属 > 绿翅短脚鹎
绿翅短脚鹎

绿翅短脚鹎

英文名:Mountain Bulbul

学名:Ixos mcclellandii

【简介】
绿翅短脚鹎(Ixos mcclellandii),别名还包括麦克氏短脚鹎、山短脚鹎,是一种大型橄榄色的雀形目鹎科成员。主要分布在印度、中南半岛、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东及福建等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外形特征】
绿翅短脚鹎为大型鸟类,身长约为24厘米。头部有尖锐朝上的羽管,组成独特的羽冠。上体呈现橄榄绿色,下体带有较深的栗褐色。显著特征包括头上栗褐色的羽毛和灰白色的颏部,配有显著的白色羽轴纹。

【生活习性】
绿翅短脚鹎常年群居,在枝头和灌木丛中寻找食物,主要通过树冠层活动,捕食包括小型果实和各类昆虫,偶尔会食用花蜜。该物种栖息高度位于2300米以下,生活中常能见到它在次生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里,也常出现于散布的竹林或近村庄村落的林区。

【鸣叫特征】
绿翅短脚鹎的鸣叫声具有独特性,通常为“zyi-zya”或“zya-zya”的连续声音,在歌声里则包含有规律的声波串联。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自五月持续到八月或稍晚。每对繁殖对一般产卵2至3枚,罕见的有四枚。雌雄双方都会参与育雏,用心照料和喂养。具体的孵化期及后续育雏详情尚缺乏详细记录。

【外型辨识】
与其他短脚鹎亚种在颜色或大小细节上区分,例如similis亚种背部更为灰褐色,面颊红棕色,而翅膀和尾巴鲜亮的绿色,这展示了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适应性辐射。

【保护状况】
绿翅短脚鹎被评估为无危物种(LC),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无显著下降趋势。该物种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

【地理分布】
绿翅短脚鹎栖息地广泛,从东喜马拉雅山脉、南中国到东南亚的大片区域。它们生活的海拔跨度大约在1000至3000米之间的各类森林、林地和次生林地中。在中国的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东和福建等地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