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鸻形目 > 水雉科 > 冠水雉属 > 冠水雉
冠水雉

冠水雉

英文名:Comb-crested Jacana

学名:Irediparra gallinacea

【概述】
冠水雉(英文名称:Comb-crested Jacana,学名:Irediparra gallinacea),隶属于鸻形目水雉科,它是唯一的Irediparra属物种。广泛分布于南婆罗洲、菲律宾南部、新几内亚、新不列颠以及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地区。主要栖息于大型淡水湿地、湖泊和沼泽,偏好生长有丰富漂浮植被的地方。

【外形特征】
成年冠水雉具有独特的外观,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其红色的肉质冠和内置拱起结构,与白色的面部和喉咙形成鲜明对比。胸部下方有宽阔的黑色带纹,腹部白色,飞行时最显著的是黑色下翼和飞羽。背部和上翼部位呈灰棕色,翼尖覆羽、臀部及尾巴为黑色。雄性体型较小,长20-22厘米,重68-84克;而雌性较大,长24-27厘米,重120-150克。

【鸣叫特征】
冠水雉能发出尖锐、高音的叽叽声,音调类似颤音夹杂着柔和的号角声。

【生活习性】
冠水雉主要生活在漂浮植物茂密的水体中,例如大型淡水湿地、沼泽和湖泊。在澳大利亚,它们会随着季节变换选择相应湿地,雨季的湿地泛滥时向新近湿润的湿地迁移,而水体干枯时则暂时消失。

【繁殖习性】
在雨水充沛的雨季,冠水雉开始繁殖,常采取多雄共一雌的交配制度。雌鸟可能拥有1-3个雄性伴侣,雄鸟负责保卫各自在漂浮植被上的领地,雌鸟保护1-4个相邻雄鸟及其领地。巢多由雄性建造,使用茎和水生植物碎片。每窝通常产卵4枚,孵化期约为28天,几乎全部孵化工作由雄鸟承担。

【外型辨识】
刚孵化的幼鸟条纹状,体色为深色和白色相间,经过50至60天后逐渐离巢。

【保护状况】
冠水雉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以及东帝汶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多个东南亚地区。尤其在澳大利亚北部的卡卡杜国家公园内已知数量约为1500只。《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无危物种(LC),但新南威尔士州则评估为易危。

【地理分布】
冠水雉适应于热带和亚热带湿地环境,广泛分布于南婆罗洲、菲律宾南部、新几内亚、新不列颠以及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