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响蜜䴕
英文名:Willcocks's Honeyguide
学名:Indicator willcocksi
【简介】
西非响蜜䴕(学名:Indicator willcocksi),为响蜜鸦科响蜜鸦属的鸟类。该物种以英国将军Sir James Willcocks命名。
【外形特征】
这种小型鸟类体长约12至13厘米,体重在11至20.5克之间,全身呈橄榄绿色。其翅膀尤为璀璨,带有最鲜艳的绿色,腹部则为淡色,隐约带有条纹,尾羽外部白色,尖端呈现暗色。喉咙颜色较浅,面部平滑,没有特殊标记。雌雄两性差异不明显,但幼鸟颜色较浅黄绿色,背部较淡,胸部颜色更偏深,尾羽尖端更白,腿色偏淡。
【鸣叫特征】
其叫声为一系列短亮的三音节短语,如“pa-will-it”、“pe-weel-it”或“p-wEEw-Pk p-wEEw-Pk p-wEEw-Pk...”,循环重复,最后一音带有明显的喙击声。该鸣叫声与东非响蜜鸦的鸣叫相似,但区别于小响蜜鸦、厚嘴响蜜鸦(目前合并于小响蜜鸦)和北非响蜜鸦。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栖息于半常绿及落叶森林、河岸森林、相邻树植园、灌木丛及草地混合区,以及大面积森林被砍伐后的区域。通常生活在低海拔地带,最高活动高度达1500米。其饮食以昆虫为主,包括飞蚁、白蚁及鳞翅目幼虫,同时也会食用蜂蜡和某些昆虫的蜡质分泌物或树皮上的蜡质层。主要在树叶及树枝上觅食,活动于树冠层,偶尔会与其他多种鸟类混群觅食。
【繁殖习性】
繁殖期间一般为4月至9月,在加纳、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可能延伸至1月至2月,在乌干达则可能从10月开始。雄鸟在黎明后2至3小时至中午或午后期间反复唱歌,有时还在傍晚时分再次唱响。它们会采用不属于任何特定领地的区域来吸引雌鸟。具体的繁殖行为、宿主选择及孵化过程尚未完全明确。
【外型辨识】
西非响蜜鸦与其它区域内响蜜鸦相比,其面部平滑无特殊标记,且鸣叫声音独具特色。与小响蜜鸦相比,其面部缺乏深色颊纹和白色眼眶标记,侧腹条纹更为轻淡。
【保护状况】
西非响蜜鸦的保护状况根据IUCN标准分类为无危(LC)。虽然最近在几内亚和贝宁被发现,但在塞拉利昂不算罕见;在利比里亚较为少见;总体上在西非普遍被视为稀有至不常见的物种。然而,在某些地区相对较为常见。
【地理分布】
西非响蜜鸦主要分布于中非和西非的热带雨林区域,包括几内亚、科特迪瓦、加纳、喀麦隆、刚果、乌干达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