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响蜜䴕
英文名:Dwarf Honeyguide
学名:Indicator pumilio
【简介】
姬响蜜䴕(学名:Indicator pumilio),又称Dwarf Honeyguide,属于响蜜鴷科和响蜜鴷属。这种体型较小的鸟类以其独特的短粗喙和尾部两侧的白色斑点为特征。
【外形特征】
姬响蜜鴷体型较小,体长约12厘米,重量在11.5至15克之间。雄性和雌性羽毛颜色相似,体色主要为橄榄绿色和灰色。头部具有一条白色的眉纹,绿色的颊部,背部带有棕色橄榄色条纹。尾羽的外侧为白色,并且尖端呈深色,构成明显的视觉特征。腹部从淡绿色喉部到胸部逐渐转变为腹部和胁部的白色,并带有斑点或条纹。
【鸣叫特征】
它的主要鸣叫为重复的“tsee-you”声,有一种“tuutwi”的叫声为已知的唯一鸣声,可能没有明显的歌唱习惯。有报道表明其鸣叫声类似于黄腹金鹃中听到的声音,也类似于Willcock's响蜜鴷和Meliphilus响蜜鴷的歌声。
【生活习性】
姬响蜜鴷生活在海拔1840至2500米的湿润和干燥类型的高地森林中,在乌干达西南部有时会降至1500米。它们已知为留鸟,通过捕食飞虫(包括双翅目昆虫)以及其他昆虫维持生存,亦会食用蜂蜡。经常在空中捕捉昆虫,并偶尔访问人类放置的蜜蜂巢穴和蜂蜡吸引其他响蜜鴷。
【繁殖习性】
姬响蜜鴷的繁殖季节可能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的8月至12月,甚至可能在5月至6月以及2月期间。具体繁殖行为尚不清楚,推测其寄生在金翅雀或小型啄木鸟的巢中,例如在其他小鸟的窝里产卵,并让这些宿主鸟类代为孵化出其后代。
【外型辨识】
姬响蜜鴷与小响蜜鴷区别在于体型较小且面部缺乏暗色条纹;与Wahlberg's Honeyguide相比,姬响蜜鴷的喙更厚实且尾羽外侧的白色更多;相对Prodotiscus属中的细喙种类,姬响蜜鴷的喙更短。
【物种区别】
无相关描述
【保护状况】
姬响蜜鴷目前面临的保护状况已被评估为近危(Vulnerable),面临多种威胁,其中最主要的是栖息地的严重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