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响蜜䴕
英文名:Pallid Honeyguide
学名:Indicator meliphilus
【简介】
Pallid Honeyguide(学名:Indicator meliphilus),也被称为东部最少蜜引导鸟,是䴕形目响蜜鴷科响蜜鴷属的一种小型鸟类。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中南部及东南部地区。
【外形特征】
体长约13厘米,体重为11至18克。头部特征有灰色绿色冠羽及绿色灰色的面部,白色眼纹非常独特。背部颜色比冠羽更橄榄色,臀部略偏黄绿色,并带有轻微条纹;尾巴的外羽有暗尖的白色斑块。腹部的颜色从灰黄色到淡黄色或米色不等,侧面呈现出更深的灰色。幼鸟的色彩较深(下方灰色,上方绿色),没有眼纹,外尾羽尖锐,几乎无暗色尖端。
【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喜欢河流边的树木、Brachystegia林地和森林边缘地带。也偶尔能够在Cryptosepalum和Marquesia森林,以及中海拔雨林中被观察到。食物来源包括昆虫、蜘蛛,以及蜜蜂巢中的蜂蜡。它们常在树叶和树皮上寻觅食物,并会以飞扑的方式捕食昆虫,有时会在飞行中捕捉飞虫。
【鸣叫特征】
主要鸣叫声为缓慢重复的“twee-ya”。其歌声由10到25个三音节短语组成,发音节奏大约为每秒1.3个音符。叫声从柔和开始,逐渐增大,最终以机械式的咔哒声结束,最具代表性的是“a-wee-it”或“pa-wee-wit”。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北部从3月至9月,在南部从11月至2月,时间上可能会因降雨而有所变化。雄鸟会在2至7棵树上唱歌,领地大约为250至500平方米。已知寄主包括金腰小拟啄木鸟,还有可能是其他小型黑颈鴷。孵化和育雏的具体时间尚不清楚。
【外型辨识】
与Least和Lesser Honeyguide相比,Pallid Honeyguide具有更小、更粗的喙和头部颜色更深的特点,面部没有明显的深色条纹。此外,与Wahlberg's及Green-backed Honeyguide相比,Pallid Honeyguide的喙明显更加粗厚。
【物种区别】
与Least和Lesser Honeyguide相比,Pallid Honeyguide具有更小、更粗的喙和头部颜色更深的特点,面部没有明显的深色条纹。此外,与Wahlberg's及Green-backed Honeyguide相比,Pallid Honeyguide的喙明显更加粗厚。
【保护状况】
IUCN将Pallid Honeyguide的保护状况定为无危(LC)。尽管全球范围内该种不面临显著的生存威胁,但由于生境变化等自然原因,在肯尼亚部分地区和马拉维变得较为罕见,某些记录地点已不再适宜该物种的生存。
【地理分布】
Pallid Honeyguide分布于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诸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