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响蜜䴕
英文名:Spotted Honeyguide
学名:Indicator maculatus
【简介】
斑响蜜䴕(英文名:Spotted Honeyguide,学名:Indicator maculatus)属於鸣 discrepancium目响蜜鴂科响蜜鴂属的鸟类。
【外形特征】
这种鸟类体型偏大,体长约18厘米,重量范围在42到54克。两性均呈现橄榄绿和绿色的体色,胸部有明显的淡色斑点。其尾部为深色,具白色边缘,尾羽尖端也非常白。最外侧的尾羽特别短。喉部颜色较浅,腹部的白色斑点呈条纹状分布,向喉部过渡。年轻的个体相较于成鸟更为条纹状,下体斑点较少,尾部则更加纯净白色。
【生活习性】
斑响蜜鴂主要栖息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森林地带,包括原始森林、森林边缘、河岸森林及过度生长的农场和种植园。它们通常活跃于中低层树木,距地面高度不超过15米,局部地区可扩大至2130米。斑响蜜鴂是留鸟,主要食物来源为蜂蜡,但也经常摄取昆虫、蜘蛛及其他可能存在的果实。这种鸟类常在树冠下搜寻昆虫, 随后下降至灌木层以采食蜂蜡。它们会跟随人类巡查森林区域。
【鸣叫特征】
该鸟类的啼鸣展示为某种颤音,持续时间数秒,以“tjrrrrr”为主要特征。
【繁殖习性】
斑响蜜鴂的繁殖季节较长且变化较大,可能从8月持续至次年3月。雄鸟全年维护其领地,有时维护时间长达5年。寄主种类尚不明晰,疑似包括Gymnobucco属的社交啄木鸟及黄冠啄木鸟,在某些区域还报道过棕耳啄木鸟为寄主。
【外型辨识】
无论是外形对比上,还是与鳞喉响蜜鴂相近的对比中,斑响蜜鴂的特点由以下几点构成: 上体颜色更显绿色,白色较少,胸部至喉部呈现斑点状分布,而不是鳞状。幼年斑响蜜鴂较成年更多条纹,较浅斑点。
【保护状况】
在IUCN的评定中,斑响蜜鴂被列为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 LC),显示出其相对稳定的生存状态。
【地理分布】
斑响蜜鴂分布广泛,遍布非洲中部和西部,包括如安哥拉、贝宁、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包括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马里、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南苏丹、多哥及乌干达等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