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响蜜䴕
英文名:Greater Honeyguide
学名:Indicator indicator
【简介】
黑喉响蜜䴕(学名:Indicator indicator),又称为Greater Honeyguide,是䴕形目响蜜鴷科响蜜鴷属的鸟类。它们以引导人类或蜜獾找到蜜蜂数量惊人的巢穴而闻名,以便共同获取蜂蜜和蜂蜡。这种特性不仅让黑喉响蜜鴷独具特色,也展现了它们与这两种动物之间独特的共生关系。这种鸟类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主要栖息于干燥开放的林地和各类混合生境中。
【外形特征】
黑喉响蜜鴷体型约20厘米,重量约50克。雄鸟的上体呈现暗灰褐色,下体为白色,具有显著的黑色喉咙,翅膀上标有白色条纹,肩部还有黄色斑块,喙为淡粉色。雌性黑喉响蜜鴷整体相对暗淡一些,没有黑色喉咙,喙色相对较深。而幼鸟的上体和尾部均呈橄榄棕色,喉咙和胸腹部则成黄色,颌处通常为白色。
【鸣叫特征】
这种鸟类拥有独特的声响——一系列尖锐的双音节呼叫,音调如下:"VIC-tor, VIC-tor, VIC-tor"。
【生活习性】
它们活跃于开放型的林地、林缘、灌木丛、建筑物旁的树丛、植树造林地及有树的花园中,甚至偶尔在海拔2000米乃至高至3000米的东非地区也能见到。当发现蜜蜂数量繁多的巢穴时,黑喉响蜜鴷会发出特定的声音,用以引导蜜獾或人类一同夺取蜜巢。蜂巢被破坏后,黑喉响蜜鴷会享用残留的蜂蜜、蜂蜡和蜜蜂幼虫等。
【繁殖习性】
黑喉响蜜鴷属于寄生繁殖鸟类,通常每年产卵10至20枚,随机放置在多种其它鸟类的巢穴内,包括啄木鸟、拟啄木鸟、翠鸟和太阳鸟等。卵孵化时间不详,但新生雏鸟为了生存,会利用其带有钩状的嘴攻击并可能捕杀寄宿巢穴内的宿主幼鸟。
【保护状况】
黑喉响蜜鴷IUCN保护级别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这种鸟类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片区域,包括几内亚、塞内加尔以东的广大地区,一直延伸到南非,在除沙漠、完整的森林地带和草原外的多样环境中皆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