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䴕形目 > 响蜜䴕科 > 响蜜䴕属 > 小响蜜䴕
小响蜜䴕

小响蜜䴕

英文名:Least Honeyguide

学名:Indicator exilis

【简介】
小响蜜䴕(英文名:Least Honeyguide,学名:Indicator exilis),隶属䴕形目响蜜鵖科响蜜鵖属,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该物种体长约14厘米,体重范围在12至23克之间。雄鸟略大于雌鸟。全身呈橄榄棕色,面部和腹部为深灰色。头部有明显的白眼线和黑颊纹,侧腹有深色条纹,尾羽边缘为白色。幼鸟与成鸟相似,但条纹更醒目。

【外形特征】
小响蜜鵲的鸣叫声特征是缓慢重复的“chreeya”声,有时转变成更快的“wheer-wheer-wheer”或“pew-pew-pew”序列,甚至还可能发出“kwiew, kwiew”以及“tsa-tsa-tsa”的响亮叫声。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主要栖息于森林和树植园中,尤其是次生林和森林灌木丛,分布海拔可达1600米。倾向于靠近蜜蜂巢穴生活。它们广泛分布于从几内亚比绍到南苏丹,向南延伸至安哥拉和赞比亚的区域。

【鸣叫特征】
小响蜜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LC),在非洲中部和西部拥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包括安哥拉、布隆迪、喀麦隆等23个国家。该物种共有四个亚种(I. e. exilis、I. e. poensis、I. e. cerophagus、I. e. pachyrhynchus),它们在颜色和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易于混淆。

【繁殖习性】
小响蜜鵲属于寄生性繁殖,不筑巢,而是将卵产在其他鸟类的巢中。繁殖季节具体时间因地区差异而异,如利比里亚为8月至3月,喀麦隆为2月至5月,扎伊尔为1月至6月。

【外型辨识】
小响蜜鵲与其他响蜜鵲相比,体型更小,面部标记有异,喙也较大且喙部较厚,头部颜色更深且有复杂的图案特征。例如,与Lesser和Thick-billed Honeyguides在面部标记和体型上有显著差异,与东非响蜜鵲有所不同,而与Wahlberg’s和Green-backed Honeyguides相比,小响蜜鵲的喙显得更加厚重。

【物种区别】
无相关信息

【保护状况】
无相关信息

【地理分布】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