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苇莺科 > 靴篱莺属 > 山捕蝇莺
山捕蝇莺

山捕蝇莺

英文名:Mountain Yellow Warbler

学名:Iduna similis

【简介】

山捕蝇莺属于中等体型的鸟类,其主要特征是橄榄绿和黄色的羽毛。成鸟体长约13厘米,体重介于9至15克之间。

【外形特征】

上身呈现橄榄绿色,头部颜色与背部一致,拥有狭窄的黄色眉纹。脸颊和耳羽也呈橄榄绿色。翅膀覆羽为橄榄绿色,飞羽和尾羽为深棕色,边缘泛黄绿色。下体则是鲜亮的黄色。虹膜为棕色,喙上部呈暗褐色,下部为黄色至淡粉色或淡赭色。腿为灰色或黑色。

【生活习性】

这种鸟活跃于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区,并能攀升至肯尼亚3400米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3700米的高度。山捕蝇莺栖息于山地森林边缘、次生林、灌木丛、蕨类荆棘丛土或过度生长的农田中,尤其是在沿溪流的茂密植被和沼泽谷地。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特别偏好苍蝇(双翅目)。觅食活动主要在低处进行,但在灌木丛甚至高达20米的树冠层也有出现。

【鸣叫特征】

山捕蝇莺的鸣叫多变而悦耳,由短暂的混合音组成,包括哨音、颤音和颤鸣,通常持续约4至7秒钟,中间会穿插短暂的停顿。它们的叫声通常被描述为“cha-cha-cha”。

【繁殖习性】

山捕蝇莺在雨季期间繁殖,但不同地区的繁殖时间有所不同。例如,南苏丹通常在4月和10月繁殖,肯尼亚西部和中部在7月至8月和11月,而坦桑尼亚则在9月和12月,赞比亚和马拉维的繁殖期为12月至2月。山捕蝇莺筑巢行为显著,其巢为厚壁杯状,内部构造使用草叶、种子头、羽毛、蕨类、苔藓并用蛛丝加固。内部用以羽毛、毛发和植物纤维为垫。典型位置是低矮灌木或灌丛的分叉处,距离地面约1米。常产2枚卵。

【外型辨识】

山捕蝇莺在形态上与黄捕蝇莺相似,但区别在于其主要活动于较高海拔,并且可以通过其橄榄绿色而不显黑色的顶冠来区分。

【物种区别】

山捕蝇莺在形态上与黄捕蝇莺相似,但区别在于其主要活动于较高海拔,并且可以通过其橄榄绿色而不显黑色的顶冠来区分。

【保护状况】

山捕蝇莺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低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南苏丹南部(伊马通山脉、东加托纳山脉、迪丁加山)、乌干达东北部和西南部(莫罗戈莱山、西南高地)、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高地、卢旺达西部、布隆迪西部(鲁文佐里山至伊图姆贝和卡博博山)、肯尼亚(库拉尔山、埃尔贡山、西部和中部高地)、坦桑尼亚北部和东部(火山高地东至乞力马扎罗山,以及南至恩古鲁山、乌卡鲁山和Njombe)、赞比亚与马拉维边境的Nyika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