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绿篱莺
英文名:Eastern Olivaceous Warbler
学名:Iduna pallida
【简介】
草绿篱莺(学名:Iduna pallida),是雀形目苇莺科的一种鸟类。广泛分布于旧世界的多个地区,繁殖期栖息于东南欧、中东及相邻的西亚地区,越冬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外形特征】
上体呈灰褐色,头部稍大,颈部较粗,喙长且尖细,略显扁平。眼圈白色,头顶及背部覆盖着暖棕色或淡棕色的羽毛,次级飞羽的边缘较浅,形成微弱的翼斑。尾巴长而窄,为方形尾形态,外侧尾羽边缘偏淡。下体为淡白底色,胸部两侧和胁部带有淡黄色。眼睛为深棕色,上颚为暗色而下颚则是粉黄色,腿足灰至浅棕色。
【鸣叫特征】
草绿篱莺的鸣叫声干燥且粗糙,发出“chack”音,并伴有低沉嘶哑的音符,高音鼻音或吱吱声,形成重复的音节序列,叫声单调,整体节奏稳定缓慢。
【生活习性】
草绿篱莺栖息于多种环境,包括开放林地、河岸森林以及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尤其与柽柳灌木丛有密切联系。其主要食物来源包括昆虫如蜻蜓、蚱蜢、白蚁、蝽象、蛾类、蝴蝶、苍蝇、蚂蚁、甲虫和蜘蛛等。也食用季节性的甲虫和蝴蝶幼虫,以及一些成熟果实,如黑莓和接骨木果。
【繁殖习性】
草绿篱莺繁殖期在春季。通常营巢于灌木或植被低处,巢由枯草茎、叶和植物纤维、蜘蛛网、兽毛、羽毛和苔藓编制而成。每次产卵2至3枚,孵化和抚育幼鸟的过程由雌雄共同完成。
【外型辨识】
该物种与赛氏篱莺有相似之处,但可明显通过头部、颈项大小、初级飞羽长度和尾巴长度来区分。叫声和歌声也是重要的辨识特征。草绿篱莺是“olivaceous warbler”分类下的成员,但现代分类进一步划分这一群体。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草绿篱莺无生存危机,被列入“无危”(LC)级别。其分布的广泛性和种群数量的有效维持表明物种的持续健康。
【地理分布】
草绿篱莺的繁殖区域覆盖欧亚中部与南部及非洲北部,而冬季则迁徙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区域。它偶尔也会出现在布隆迪,但这些情况则被视为不稳定的迁徙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