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翅迪卡雀
英文名:Glacier Finch
学名:Idiopsar speculifer
【简介】
白翅迪卡雀(Glacier Finch,学名:Idiopsar speculifer),是雀形目裸鼻雀科短尾雀鹀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秘鲁、智利北部、玻利维亚西部以及阿根廷西北部。这种鸟类喜居于高海拔的安第斯山脉,特别是潮湿的水草地和沼泽地带。
【外形特征】
白翅迪卡雀体型丰满,头部黑色,眼周红色,翅膀为暗灰色,举翼时外侧翼基部的白色形成独特翼斑极显眼。身体其余部分则为蓝灰色。腹部和喉部为纯白色,从眼周延伸出一个明显的白色新月形斑纹。
【生活习性】
白翅迪卡雀通常以成对或小群方式活动,栖息在高海拔的安第斯山脉。这些鸟类在地面缓慢觅食,一旦遇见潜在威胁,会迅速起飞飞离现场。每到黄昏时,它们会聚集在冰川边缘,选择冰洞或裂缝作为夜间庇护所,这种行为全年都会发生,即使在繁殖季节也是如此。
【鸣叫特征】
白翅迪卡雀发出一种类似刺耳的啾啾声,通常为一种接触叫声,但其具体的鸣叫习性和歌曲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记录。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主要在四月至五月,筑巢在冰川上的裂缝中,每次产卵两到三枚。巢由草和枝条构成,重量堪比半磅。白翅迪卡雀的双亲共同抚养小鸟,常常一同奇迹般地到达巢穴完成喂养与粪便清理。
【外型辨识】
白翅迪卡雀眼下方的新月形斑纹比白喉岭雀鹀更加显著,且体型较大,鸟喙较短且前部较重。这种鸟类在冰川上筑巢的特性也为其命名来源。
【保护状况】
白翅迪卡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LC级别,即无危级别。它们栖息于海拔3950米至5500米以上的地带,有高度依赖于冰川的独特生态环境,这一种群的长期生存能力也可能因全球气候变化而受到影响。
【地理分布】
白翅迪卡雀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秘鲁、智利北部、玻利维亚西部以及阿根廷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