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鹎科 > 短脚鹎属 > 棉兰短脚鹎
棉兰短脚鹎

棉兰短脚鹎

英文名:Zamboanga Bulbul

学名:Hypsipetes rufigularis

【简介】
棉兰短脚鹎,学名为Hypsipetes rufigularis,属于雀形目鹎科短脚鹎属。主要分布在菲律宾的棉兰老岛西部(包括扎莫博安加半岛和拉纳奥省)、巴西兰岛及马拉迈岛。

【外形特征】
棉兰短脚鹎体型中等偏大,体长约24厘米,体重平均为59克,介于48至71克之间。上体为橄榄棕色,冠羽为深褐色带灰色条纹。翅膀呈棕色,飞行羽毛的外缘具有橄榄色边缘。尾巴为棕色,带有模糊的橄榄色边缘。下巴、喉咙和胸部呈现温暖的红棕色,腹部、臀部覆羽和翼下覆羽为白色,略带黄色。两性外观相似,雄鸟可能比雌鸟稍大。

【鸣叫特征】
该物种发出“chuk”、“tweer”和“choik”等简单的单音节叫声,与白眉黄臀鹎类似。它们的歌曲被描述为单调的‘chigur-chigur-chigur-chigur-chigur’,每个音节在“chi”音处上升,在“gur”音处下降。还有一种较快的鸣叫声,以每2秒约10个音节的系列形式出现。

【生活习性】
棉兰短脚鹎常在果实丰富的树木间觅食,可能以昆虫补充其饮食,但具体细节未知。它们通常以小群体出现在森林的上层和中层,经常在树冠处被观察到。

【繁殖习性】
棉兰短脚鹎的繁殖行为未见详细记录。

【外型辨识】
与菲律宾短脚鹎相比,其体型明显更大,喉咙处没有明显的条纹。

【物种区别】
该物种曾被归类在Ixos和Iole属中,甚至曾被视为菲律宾鹎的一个亚种。直到2010年才恢复至Hypsipetes属。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棉兰短脚鹎列为近危(NT)。尽管其在有限范围内被认为是常见的,但近期记录稀少,数量似乎有所下降。考虑到菲律宾其他地区的快速生境破坏与森林动物数量急剧减少,许多物种面临濒危风险,继续监视棉兰短脚鹎的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地理分布】
棉兰短脚鹎主要分布在菲律宾西南部的扎莫博安加半岛至棉兰老岛西部和巴西兰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