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冠鹎
英文名:Seram Golden Bulbul
学名:Hypsipetes affinis
【简介】
金冠鹎(学名:Hypsipetes affinis),又被称为塞拉姆金冠鹎,属于雀形目鹎科短脚鹎属的大型鸣鸟。该物种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摩鹿加群岛中的塞拉姆岛和安汶岛,栖息在低地至山麓森林中。
【外形特征】
金冠鹎体长约22-24厘米,体重46克左右。头部呈橄榄色,并具有一条细黄线从喙眼处延伸。上体为橄榄绿色,尾部末端鲜黄。下体色彩基调为均匀的黄色。雄性和雌性个体相似,幼鸟特征未明确描述。其喙长而厚实,脚呈深石板灰色。
【鸣叫特征】
金冠鹎的鸣叫是由一系列尖锐高音哨声构成,其尾音逐渐下降,可发出“WEE-WEE-WEE-WEE-WOO-WOO”的声音。此外,它们也能发出柔和的低鸣声或粗哑的音符。
【生活习性】
该类鸟栖息在塞拉姆岛从海平面到海拔1045米处的常绿阔叶林、轻度退化的森林以及小花园和次生林内,全年留居,其活动范围广泛,覆盖从林下的灌木层到亚树冠层的垂直地带。
【繁殖习性】
在塞拉姆的亚山地森林中,一月份时开始筑巢,巢通常位于离地面约2米的位置,由绿色苔藓和少量枯叶交织成一个开口杯状结构,高约20-30厘米,直径约15厘米。有关具体的繁殖行为尚缺少详细的信息。
【外型辨识】
在塞拉姆岛和安汶岛内,其特有的黄绿双色尾羽是区分它与其他近缘种类的关键。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列为LC(无危)物种。金冠鹎在塞拉姆岛较为常见,而Manusela国家公园则为其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自然保护区。其地理分布主要限于印尼摩鹿加群岛的东部,特别指塞拉姆岛和安汶岛。
【地理分布】
金冠鹎的分布属于华莱士区的一部分,涵盖传统华莱士线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具体来说,华莱士区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和东帝汶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