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拟鹩哥
英文名:Red-bellied Grackle
学名:Hypopyrrhus pyrohypogaster
【简介】
红腹拟鹩哥(学名:Hypopyrrhus pyrohypogaster)是雀形目拟鹂科拟鹂属下的鸟类。它属于单型物种,即整个属只有红腹拟鹩哥这一种。
【外形特征】
红腹拟鹩哥体全长约27-31.5厘米,体重可达101克(雄鸟)。成鸟全身呈深黑色,腹部和臀部鲜红色,头部和喉部羽毛尖端形成黑褐色条纹状。雌鸟体型略小,外观与雄鸟相近。虹膜淡黄色,喙和腿均为黑色。幼鸟在生长初期保持明显的幼鸟特征,如暗褐色的黑色部位和更偏橙色的红色部位,且大腿和后侧翼呈棕色。
【生活习性】
红腹拟鹩哥食性可能是杂食性的,主要以果实和浆果为主,如Cupania果实、Miconia浆果和无花果浆果,也摄食Chusquea竹子的种子。其次,它们会捕食蜘蛛、直翅目昆虫和毛虫等节肢动物。雏鸟饮食主要依赖昆虫。通常以不超过30个个体的小群体出现在树冠层,偶尔会与其他山地黄鹂科的混合群觅食。
【鸣叫特征】
红腹拟鹩哥的鸣叫声特点是响亮和带有音乐感,包含"peero-peero"的急促叫声,颤音和波动音。具体表现为'glok-glok-schle-o',但鸣叫声因地域而异。
【繁殖习性】
该物种的繁殖季节因地而异,在哥伦比亚中部安第斯山脉地区通常在1月至5月,而在其他地方则集中在3月至8月,也报道过8月至12月的繁殖情况。它有权衡选择性的单独筑巢或合作繁殖。筑巢团队一般由3至6个个体组成,包括各种不同年龄的成鸟和幼鸟。雌鸟承担筑巢工作。巢为大型开放的杯状,由树枝和大型干叶制成,直置于本地树木(如Cupania和Tibouchina)或外来树木(如柏树)上,直径可达17.3厘米,深度约为15厘米。一窝产卵数量为2至4枚,蛋壳为绿色带有灰、深棕色和紫罗兰色斑点。孵化期通常为13至15天,雏鸟从孵化到离巢阶段由群内多个成员喂养,包括年幼个体。幼鸟在出壳后约5天内仍在巢区附近停留。
【外型辨识】
与其他拟鹂科鸟类相比,红腹拟鹩哥凭借腹部鲜艳的红色、明亮的黄色眼睛以及特殊的鸣叫声来识别。在其幼体阶段,可以通过暗褐色的黑色和更偏橙色的红色部位进行识别。
【物种区别】
无相关信息
【保护状况】
红腹拟鹩哥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森林砍伐(由于农业、畜牧业、木材和矿业活动),导致其栖息地遭破坏。它们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的安第斯山脉,包括西北部和上马格达莱纳河谷、西部安第斯山脉的塔塔马山脊,以及中部安第斯山脉至普图马约省的部分地区。东部安第斯山脉则在南部胡伊拉省和卡奎塔省西部有分布。根据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估,该种被列为易危物种(VU)。2000年至2010年间,其栖息地在2000年至2010年间减少了7.8%。红腹拟鹩哥展现了一定的对林缘和次生林的适应能力,显示出对环境清理和干扰的耐受性。然而,在某些地区可能因被视为害鸟或被捕猎用于笼鸟交易等而遭受迫害。
【地理分布】
红腹拟鹩哥分布范围还覆盖南美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已有七个国家公园位于其已知分布范围内,如Cueva de los Guácharos、Las Orquídeas、Cordillera de los Pichados和Tatamá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