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莺雀科 > 绿莺雀属 > 灰颈绿莺雀
灰颈绿莺雀

灰颈绿莺雀

英文名:Ashy-headed Greenlet

学名:Hylophilus pectoralis

【简介】
灰颈绿莺雀(Hylophilus pectoralis),又称阿什黑头绿莺雀,属于雀形目莺雀科绿莺雀属。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部和中部的亚马孙雨林地区及周边地带。

【外形特征】
灰颈绿莺雀体长约12厘米,体重范围在10.3至12.4克之间。头顶直至颈背为深灰色,眉纹呈现淡灰白色,耳羽灰白色;上体,包括翅膀和尾部部分,呈现暗橄榄绿色,飞羽和尾羽边缘更显鲜亮。腹部为淡白色,两胁带有灰白色斑纹。下颏白色,喉咙斑驳灰白色,胸部带有绿色偏黄,并且侧面更为鲜艳。虹膜呈棕色或橙棕色,喙上部为深棕色,下部较浅,腿和脚则为肉棕色。雄鸟与雌鸟在形态上没有差异,但幼鸟头部灰色较淡,接近土黄色。

【鸣叫特征】
灰颈绿莺雀的鸣唱特点是快速连续的颤音,具体为一系列的‘peeerr-peeerr-peeerr-prreeee’,最后部分的颤音尤为显著。

【生活习性】
灰颈绿莺雀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鳞翅目幼虫、直翅目昆虫、鞘翅目甲虫、蚁类和蝽类(包括同翅目),偶尔也会摄取槲寄生浆果等植物物质。经常活跃于树冠层外侧,参与混群觅食,并在各种受干扰的生境中可以生存。

【繁殖习性】
该物种的繁殖季节较长,从1月初到9月中旬期间,均有观察到繁殖活动。灰颈绿莺雀的巢通常由两性共同建造,是一个开放式小杯子状结构,构建在两根树枝之间。每窝产卵数量为2枚,蛋壳为白色的钝边卵圆形,钝端布满黑色斑点。两性共同承担孵化责任,但其他繁殖方面的详细信息尚不清楚。

【外型辨识】
灰颈绿莺雀头部的深灰色和橄榄绿色的背部在绿莺雀科中较为独特,胸部呈黄色也是该种的重要特征。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灰颈绿莺雀被列为无危(LC)。在某些地区,如苏里南,该物种非常普遍。由于其适应性强,能在受干扰的生境中生存和繁殖,因此在巴西的分布范围似乎正在向南扩展。

【地理分布】
灰颈绿莺雀分布于南美北部和中部多个地区,具体包括委内瑞拉东北部、圭亚那、苏里南北部、法属圭亚那北部、巴西北部和东部(从亚马孙河下游东至马拉尼昂,南至朗多尼亚州、南马托格罗索州、圣保罗州西北部和戈亚斯州),以及玻利维亚北部和东部;另外,在秘鲁东北部(圣马丁)亦观察到一幕隔离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