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丛绿莺雀
英文名:Scrub Greenlet
学名:Hylophilus flavipes
【简介】
灌丛绿莺雀(Hylophilus flavipes)属于雀形目莺雀科绿莺雀属的一种鸟类。它们广泛分布于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至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北部,包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及其周边地区。
【外形特征】
灌丛绿莺雀体长约10.5至12.5厘米,体重在9.5至14克之间。其羽毛颜色以橄榄绿色为主,腹部偏黄。头部呈现灰暗色调,尖而粉红的喙则是其显著特征之一。眼虹膜颜色会因亚种而异,从黄色至白色不等,喙色由灰至粉红,腿色为蓝灰或暗粉色。幼鸟具有暗色喙和眼虹膜,但背部仍保持橄榄绿,胸部和腹部则显现黄色。不同亚种间在外形上有所差异,例如羽毛整体色彩与眼色的微调。
【生活习性】
灌丛绿莺雀栖息于低矮紧密的灌木丛、废弃的香蕉种植园以及油棕榈种植园中的竹林地带。尤其是在海拔高度450米以下的区域最为常见。它们主要以蜘蛛、耳虫、鳞翅目的幼虫以及其他小型昆虫为食,偶尔也会食用种子和植物碎片。在觅食时,它们通常在低树和高灌木丛中单独或成对出现,有时会形成3至4只的小群体。它们有时会倒挂以追捕叶底下的猎物,这种觅食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觅食效率,并有助于防御捕食者。
【鸣叫特征】
灌丛绿莺雀发出的声音包括一系列滑音或双音节的鸣叫,如“chi-cheer, chi-cheer”或“du-wee, du-wee”,这些音节可以重复5至20次,节奏较缓慢。它们也会发出鼻音的责骂声“nyaa-nyaa-nyaa”或其他尖锐的声音。
【繁殖习性】
灌丛绿莺雀会在树枝的细横叉上建造一个半球形的吊篮状巢,由细软的纤维制成,外部有时还会覆盖上绿色的苔藓。这些巢的高度一般在4至10米之间。它们的繁殖季节通常在4月至7月,但也有在12月筑巢的记录。每窝产卵2至3枚,卵壳为白色,带有巧克力棕色的细斑点。幼鸟有时会被紫辉牛鹂寄生。
【外型辨识】
灌丛绿莺雀与其他金额绿莺雀相比,缺乏褐色前额冠,并且黄色下体的饱和度较为暗淡。不同亚种之间主要存在羽毛整体色彩和眼色的差异。
【保护状况】
IUCN的评估显示灌丛绿莺雀处于无危(LC)状态。尽管有亚种分布的地域差异,该物种在多数地区被视为常见或丰富。适应人类活动改变的栖息地可能有助于其种群增长。总体而言,灌丛绿莺雀适应了高度变化或再生的栖息环境,在适宜环境中生存状况良好。
【地理分布】
繁殖区包括哥斯达黎加至委内瑞拉北部。在托巴哥岛上特别存在一个独特的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