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八色鸫科 > 蓝八色鸫属 > 蓝背八色鸫
蓝背八色鸫

蓝背八色鸫

英文名:Blue-rumped Pitta

学名:Hydrornis soror

【简介】
蓝背八色鸫(学名:Hydrornis soror)属于雀形目、八色鸫科、蓝八色鸫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包括中国、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等地。

【外形特征】
成鸟前额至前冠呈红紫-淡紫色,向后转为明亮的蓝色,头部侧面呈红紫-淡紫色,具有狭窄的橙红后眉纹,黑眼纹;上体呈现鲜绿色,臀部亮蓝色,尾部呈绿色;翼深棕色,边缘绿色;下体呈橙红-肉桂色,胸前常有窄断黑胸带。虹膜为深棕色至赤褐色;喙为浅粉角质色;腿脚呈暗粉至橙肉桂色。雌鸟颜色较暗淡,上体有暗条纹,臀部蓝色较少。幼鸟上体深棕,冠具淡色斑纹,上体有淡色斑点,下体脏肉桂色,喉部更淡,呈淡粉-粉色,胸上常有黑斑,喙尖色浅。

【生活习性】
蓝背八色鸫偏好栖息于湿润的河流边原始常绿林、次生或砍伐过的森林、混交林中的竹林、干坡上的扇棕榈林或崎岖石灰岩地带。这种鸟类生活在低海拔地区,50-1700米之间(越南),90-850米(老挝),900-1650米(泰国)。它们喜欢在森林底层活动,以翻拣树叶和朽木寻找无脊椎动物为食。

【鸣叫特征】
蓝背八色鸫的鸣叫声类似啄木鸟或蛙鸣,有时还会有尖锐的警告叫声。确定配偶和育雏的过程中,雄鸟会使用岩石和石头作为砸碎蜗牛壳的“砧板”,展示给雌鸟。

【繁殖习性】
蓝背八色鸫在雨季的中后期繁殖。巢一般由粪便堆、枯叶、藤叶、长条棕榈叶等构成,位于约4.5米高的树或棕榈上,离地面1.3-2.4米。一窝通常产3枚乳白色带粉红色调且有巧克力棕色斑点的蛋,尺寸为29×22毫米。

【外型辨识】
蓝背八色鸫在雨季的中后期繁殖。巢一般由粪便堆、枯叶、藤叶、长条棕榈叶等构成,位于约4.5米高的树或棕榈上,离地面1.3-2.4米。一窝通常产3枚乳白色带粉红色调且有巧克力棕色斑点的蛋,尺寸为29×22毫米。

【物种区别】
与其他八色鸫的区别主要在于腰部蓝色显著,与蓝枕八色鸫的区别在于黑色眼线有时会延伸至眼后形成点斑及耳覆羽块斑。

【保护状况】
全球范围内,蓝背八色鸫的保护状况拟评为无危(IUCN LC),但在中国海南岛的特有种亚种douglasi较为罕见。该鸟类主要见于东南亚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在某些保护区如越南的Nam Bai Cat Tien和Bach Ma国家公园,老挝的Xe Pian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中国的Jian Jenling自然保护区均有记录。

【地理分布】
蓝背八色鸫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包括中国、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等地。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