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岛叉尾海燕
英文名:Wedge-rumped Storm Petrel
学名:Hydrobates tethys
【简介】
加岛叉尾海燕(英文名:Wedge-rumped Storm Petrel,学名:Hydrobates tethys)属于鹱形目海燕科。它们生活在温暖海域,远离陆地,在繁殖期外不常接近海岸。全身黑色,尾部具显著的楔形白色斑块和白色臀部斑块。
【外形特征】
成年加岛叉尾海燕体长约为14.5至16.5厘米,体重介于19至35克之间,翼展33.5至40厘米。整体呈黑色,尾部成楔形,腿短而不明显。头顶至背部色调为烟黑,较旧的羽毛略显棕褐色,翼上覆羽淡色较中间暗褐色区域形成中央板;臀部和尾上覆羽呈现明显的白色块斑,几乎延伸至尾部凹口,下翼烟黑,腹部白色侧臀部延伸至尾下覆羽两侧。虹膜深褐色,喙、腿和脚均为黑色。幼鸟外形与成鸟相似,Kelsalli亚种体型略小,翅膀宽,尾叉深,白色臀斑较短但更宽,更多覆盖翅下。
【鸣叫特征】
其叫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带有连续音的尖锐叫声,并穿插快速的吱吱声;另一种是低沉的嗡嗡声,中间夹杂着“tchzee”样声。
【生活习性】
加岛叉尾海燕主要栖息于远洋环境,通常远离陆地,仅在繁殖期白天到访。它们繁殖于加拉帕戈斯群岛和南美洲西岸。其分布范围从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至智利北部,东至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陆沿岸,西沿120度西经。全年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有鸟群常驻,在其他地方,鸟群则随洪堡洋流分散。它们多在夜间觅食,食用小鱼、头足类(如鱿鱼)、浮游甲壳类和海面漂浮生物。
【繁殖习性】
加岛叉尾海燕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通常于3月至9月间繁殖,主要在5月/6月产卵。幼鸟离巢前会被喂食约76天。
【外型辨识】
该鸟类与李奇海燕和汤森氏海燕外形类似,却因翅膀拍动更深和白色臀斑更大在视觉上有所区别。它具有的楔形尾部和宽阔的白色臀斑让其容易辨认区别于相似的黄蹼洋海燕。
【物种区别】
加岛叉尾海燕与李奇海燕和汤森氏海燕相比,其翼拍更深入,白色臀部斑块也更大且覆盖范围更广。这种差异在视觉上很容易识别。
【保护状况】
IUCN评估显示,加岛叉尾海燕被列为无危(LC)。全球数量估计超过50万,主要繁殖区包括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皮特岛、Genovesa岛,可能还包括Roca Redonda,数量超过20万对。在秘鲁也有零星的繁殖记录。然而,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它们面临来自短耳鸮捕食的威胁。
【地理分布】
分布于北至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南至智利北部,东至中美洲和南美洲沿岸,西至120度经线的太平洋。包括夏威夷群岛和马克萨斯群岛。繁殖季节以外,该海燕会转移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及其附近的太平洋热带至东南部海域。此外,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周围海域也有固定迁徙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