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鹱形目 > 海燕科 > 暴风海燕属 > 灰蓝叉尾海燕
灰蓝叉尾海燕

灰蓝叉尾海燕

英文名:Fork-tailed Storm Petrel

学名:Hydrobates furcatus

【简介】
灰蓝叉尾海燕(英文名:Fork-tailed Storm Petrel,学名:Hydrobates furcatus)属于鹱形目海燕科暴风海燕属。这种小型海燕因其独特的蓝灰色羽毛而著称,是北太平洋地区最常见的风暴海燕之一。

【外形特征】
灰蓝叉尾海燕体型中等,翼展约45.9厘米,体长20厘米左右。全身呈现出蓝灰色,腹部颜色较淡,翅膀下面颜色较深。尾巴呈现浅叉状且尖端较深,有时外缘显现出白色。头部前方有暗灰色部分,耳朵周围是黑色耳斑。喙和腿均为黑色。幼鸟羽毛和成鸟类似,但尾巴凹陷不明显。

【鸣叫特征】
灰蓝叉尾海燕通常在夜间进入繁殖群落时发出声音,叫声由3至5个音节组成,类似于沙哑的“ana-ana-ana”。在求偶期间,雌鸟和雄鸟会一起发出这种叫声,并伴随空中展示。

【生活习性】
灰蓝叉尾海燕栖息于开阔海域,偏好在冷水中觅食,活动范围通常接近陆地。它们单独或成小群体活动,在偶尔回应船只时会与其他风暴海燕混群。主要食物包括浮游甲壳类、小鱼以及鱿鱼,偶尔会在船只排放物中寻找食物。

【繁殖习性】
灰蓝叉尾海燕在晚春至早夏期间进入繁殖期。它们选择远离陆地的岛屿,繁殖巢通常筑在岩石缝隙、旧海雀巢穴或者松软的土壤中。每窝产一枚卵,双亲轮流孵化约50天。孵化后,成鸟用胸部保暖幼鸟约5天,之后每1至4天返回一次喂食,幼鸟通常在两个月后离巢。

【外型辨识】
灰蓝叉尾海燕与灰叉尾海燕相比,体型较大,羽毛更蓝更灰。而灰叉尾海燕则体型较小,羽毛的颜色较均匀且更似棕色。与白腰叉尾海燕相比,灰蓝叉尾海燕的羽毛呈棕色,上翼有淡色条纹,尾部的白色区域更大。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灰蓝叉尾海燕的保护级别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灰蓝叉尾海燕的繁殖区域涵盖北库页岛、俄罗斯东南部的司令官群岛以及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湾至美国北部加州沿海的岛屿。非繁殖季节时,灰蓝叉尾海燕分布在日本东海岸、鄂霍次克海南部、白令海北部及美国中部加州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