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织雀科 > 棕尾织雀属 > 棕尾织雀
棕尾织雀

棕尾织雀

英文名:Rufous-tailed Weaver

学名:Histurgops ruficauda

【简介】
棕尾织雀(英文名:Rufous-tailed Weaver,学名:Histurgops ruficauda)属于雀形目织雀科。该鸟属自成一属。

【外形特征】
棕尾织雀体长约21厘米,重约60至70克。主要特征包括:头部、披肩及背部为深棕色,边缘具有浅色羽缘;臀部及上尾覆羽呈现棕红色带暗色条纹;尾羽呈棕红色,中间两根较暗;翅膀棕色,飞羽边缘带有红棕或棕红色,内侧区域带网膜;下体为白色,下颌、喉咙、腹部、大腿和下尾覆羽分布着深色条纹,胸部和侧羽则为深棕色的滴状图案;虹膜呈蓝白色;上喙黑色,下喙则为棕色基部泛白;腿则为灰色。总体而言,雄性和雌性有相似的外观,幼鸟则显得更暗,下体带有鳞状斑点,虹膜为褐色,喙呈黄绿色。

【鸣叫特征】
棕尾织雀发出尖锐的鼻音“skeeya”和“krrrra”的声音,有时会连贯成一系列不同的声响。

【生活习性】
该鸟类栖息于中海拔的湿润灌木丛和林地,主要以种子、昆虫和果实为食。在觅食时,棕尾织雀通常于地面进行,也会短距离低空飞行获取食物。它经常以小群体形式活动,数量可达25只,有时会与栗头丽椋鸟或红嘴牛文鸟共同出没。

【繁殖习性】
棕尾织雀的繁殖期在5月至次年2月间,繁殖时实行单配偶制,并在每个繁殖季节共同构筑巢穴。巢由细草编织成圆柱形,初期巢共有两个入口;产卵后,封闭其中的一个入口。特别之处是巢管状出口长度约为10厘米。雌鸟能筑巢到金合欢树Acacia drepanolobium或Acacia tortilis上,高度约1.5至4米。然而,它们的巢穴常常面临非洲鬣鹰的掠夺。

【外型辨识】
尽管红嘴牛文鸟在形状和大小上与棕尾织雀相似,但它们在细节上明显不同,棕尾织雀没有红色喙,而虹膜和尾羽的颜色则有显著的区别,一个明显特征为红棕色尾羽和金属光泽的上飞羽。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分类,棕尾织雀被列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棕尾织雀主要分布于坦桑尼亚,偶尔出现在肯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