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尾燕
英文名:Wire-tailed Swallow
学名:Hirundo smithii
【简介】
线尾燕(学名:Hirundo smithii),也称为电线尾燕,是燕科燕属中的一种小型鸟类。该物种体型约18厘米,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尾部末端有两根异常长且细的羽毛,雌鸟的显著尾羽则稍短。线尾燕的颜色主要为深紫色的背部、纯白色的腹部以及红色或棕褐色的头部,而成年个体具有金属光泽。
【外形特征】
该物种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区,以及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部分地区。在中国,仅有云南德宏的记录。通常为留鸟,但部分印度和巴基斯坦线尾燕会在冬季向南迁移。
【鸣叫特征】
线尾燕的叫声颇有特色,常发出“chirrickweet chirrickweet”或“chit-chit”的声音,在巢边带幼鸟时会发出“chichip chichip”的警报声,还会有“twit”、“pwee”和“che”等多样化的鸣叫声。
【生活习性】
线尾燕栖息于草地、湿地、开阔灌木地、耕作区域及人类聚居地附近,主要活动于湖泊、河流、运河和稻田等水体附近。以飞虫、甲虫和鳞翅目昆虫为主食。它们单独或成小群觅食,有时也会与其他燕子和雨燕混群。飞行迅速,偏好低空捕食,偶尔也会在地面捕食昆虫。
【繁殖习性】
线尾燕的繁殖期通常在雨季开始时,常见的繁殖期为塞内加尔的1月至5月和7月至12月。繁殖时通常独居,但偶有同地点多对共存的情况。巢穴由雄鸟和雌鸟共同用泥土和少量杂草建造,并由唾液粘合铺设,内侧铺上草、根须和羽毛。它们常筑巢于墙壁、屋檐和近天花板处,巢穴高30厘米至15米。每窝产卵2至4枚,孵化期大约13至19天,由雌鸟孵化。雏鸟生长周期约15至24天,随后离巢。
【外型辨识】
线尾燕最显著的特征为尾部的长羽,易于与其他燕科鸟类区分。在亚洲,种群H. s. filifera相比非洲的种群H. s. smithii,体型和尾长均更大。
【保护状况】
线尾燕现为IUCN红色名录中的无危物种(LC)等级。
【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