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雨燕目 > 雨燕科 > 针尾雨燕属 > 褐背针尾雨燕
褐背针尾雨燕

褐背针尾雨燕

英文名:Brown-backed Needletail

学名:Hirundapus giganteus

【简介】
褐背针尾雨燕(Hirundapus giganteus)是雨燕目雨燕科针尾雨燕属的一种大型鸟类,主要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的原始森林地带。

【外形特征】
褐背针尾雨燕体型壮硕,翼展宽阔,前端部突出,尾部短小呈带刺形状。其上体呈黑褐色,并带有淡褐色的肩部马鞍斑;颈部与颈背为深橄榄褐色,伴有金属光泽。喉部至胸下部为深褐色,形成明显的“V”字型界限,并与乳白色的腹部形成强烈对比。翼羽为暗黑色,仅内侧初级飞羽末端稍淡,翼下部略浅,与较大的覆羽颜色一致。

【鸣叫特征】
其叫声尖锐,通常为几个短音节后接颤音,例如发出脆而尖的“cirrweet”声音,重复2到3次,或发出薄而尖锐的“chiek”声,并同样重复。

【生活习性】
褐背针尾雨燕栖息在从低地至海拔约1800米的森林区域,偏好原始森林,但亦可能出现在次生林,尤其是靠近湖泊或河流的地点。这些鸟通常是群居,常形成20到30只的小群体。主要以甲虫、半翅目、直翅目以及膜翅目等昆虫为食,常在森林冠层中或水面附近的昆虫处觅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一般在每年2月至4月期间,在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可以看到。它们单独筑巢,利用树洞底部的凹陷处作为巢穴,用干叶和稻草作为填塞物。巢口通过天然孔或啄木鸟凿出的洞进入,距离地面约15米。每窝产卵3至4枚,偶尔产5枚白色卵,卵尺寸约为29.6 x 22.2毫米。

【外型辨识】
该种鸟类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其宽大的翅膀、突出的头部和后部、以及短尾上明显的棘刺。此外,它还具有白色的眼上斑点这一特殊标记,在其它大型针尾雨燕中并不存在这种特征。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该物种被列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繁殖区域包括印度西部直至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非繁殖区域则遍布泰国-马来西亚半岛、婆罗洲、苏门答腊、爪哇、巴厘岛、加里曼丹、菲律宾的卡拉米安和巴拉望等地区。种族indicu为部分迁徙种类,冬季可迁徙至泰国-马来西亚半岛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