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燕雀科 > 白臀蜜雀属 > 莱岛蜜雀

莱岛蜜雀

英文名:Laysan Honeycreeper

学名:Himatione fraithii

【简介】
莱岛蜜雀(英文名:Laysan Honeycreeper,学名:Himatione fraithii)属于雀形目燕雀科,是白臀蜜雀属的一种已灭绝鸟类。首次记录于1828年,1892年由Walter Rothschild命名。

【外形特征】
莱岛蜜雀体长约13至15厘米,雄鸟呈现鲜明的朱红色,带有微金橙色调,头部、喉部、胸部、上腹部、下背部和尾上覆羽均显现出这种色彩,而下腹部和翼下覆羽则渐变为棕灰色。喙和腿为深棕色,虹膜黑中带棕。雌鸟色彩略淡,喙、翼和尾略有不同。幼鸟上体为暗褐色,下体为浅灰褐色,不少羽毛边缘为黄褐色,呈现出斑驳效果。翅膀和尾巴深棕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边缘为黄褐色。

【生活习性】
莱岛蜜雀栖息在太平洋北纬度的莱桑岛,偏好高草丛和低矮灌木丛,尤其是靠近泻湖的开阔区域。这种鸟类在地面上和岩石上都很活跃,主要以昆虫和花蜜为食。

【鸣叫特征】
莱岛蜜雀的鸣叫低沉而甜美,常由多个音符组成。

【繁殖习性】
莱岛蜜雀的繁殖季节大致在1月到6月之间。它们的巢通常位于高草丛的中心或茂密的Chenopodium sandwichensis灌木中,主要由细根构成,并可能混有干草。蛋壳无光泽,底色为白色,上有灰色和红棕色的斑点。蛋的平均尺寸为18×13.75毫米。

【外型辨识】
莱岛蜜雀与其他品种如白臀蜜雀相比,喙较短,其翅膀和尾羽也并非黑色。

【保护状况】
莱岛蜜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已灭绝物种(EX)。

【地理分布】
莱岛蜜雀仅分布于太平洋北纬度的莱桑岛。1903年被引入的兔子破坏了该岛上的植被,导致这种鸟类在吉米风暴中缺乏庇护死亡,最终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