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鹰鹃
英文名:Moustached Hawk-Cuckoo
学名:Hierococcyx vagans
【简介】
小鹰鹃是鹃形目杜鹃科鹰鹃属的一种大型鸟类,分布于东南亚地区。成年个体长约25至30厘米,体重约为58至63克。其面部特征类似猎鹰,并具有黑色髭纹,使它在同类中非常独特。
【外形特征】
小鹰鹃成鸟的上部呈现暗棕色,头部是灰色,耳羽呈白色,并具有明显的黑色髭纹。尾羽具有灰黑相间的条纹。翼部呈较浅的棕色,带有横纹,组成了飞行中的淡色斑块。下体呈乳白色,带有黑色条纹。其眼环为黄色,虹膜深褐色,喙部为黑色,脚部则为橙黄色。幼鸟背部和翅膀的颜色为黑褐色,胸部则为带有黑色条纹的淡黄色,同样具有髭纹。
【鸣叫特征】
小鹰鹃的叫声包括两个音节的“kang koh”,每2秒重复一次,以及飞禽般的元音“peu peu”,音调逐渐上升后突然断开。
【生活习性】
小鹰鹃栖息于森林边缘和次生林地,特别喜居在低山和低地的冲积林和竹林区域。群体有时会迁徙,但具体的迁徙详情并不清晰。它们以昆虫为主要食源,偶尔也会加入混群共同觅食。
【繁殖习性】
小鹰鹃的繁殖季节通常从2月份开始,在7月可以发现幼鸟。在马来西亚,小鹰鹃以寄生方式进行繁殖,但其宿主尚未被确定。关于其具体繁殖生态学知识还比较匮乏。
【外型辨识】
与同类相比,小鹰鹃面部长像猎鹰和明显的黑色髭纹是关键的识别特征。
【保护状况】
IUCN已经将其列为近危(NT)。主要威胁来自快速减少的栖息地,原因包括伐木、土地改变以及森林火灾等。小鹰鹃的种群可能出现稳定下降,不过它们同样能够在次生林中生存。
【地理分布】
小鹰鹃分布于东洋界,包括东南亚、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在该地区,特别是在中南半岛以及泰国西南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和婆罗洲,均有观察记录。已观察到小鹰鹃寄生于阿氏雅鹛和棕翅王鵙。在东南亚地区,小鹰鹃的繁殖季节通常为6月至8月。
【分类学】
小鹰鹃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具体分类为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