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垂耳鸦科 > 镰嘴垂耳鸦属 > 镰嘴垂耳鸦

镰嘴垂耳鸦

英文名:Huia

学名:Heteralocha acutirostris

【简介】
镰嘴垂耳鸦(学名:Heteralocha acutirostris),是新西兰北岛特有的灭绝鸟种,属于雀形目垂耳鸦科。该物种由于雌雄两侧其喙部形状显著不同而备受瞩目。在传统毛利文化中,镰嘴垂耳鸦尾羽被广泛用于装饰与贸易,同时因为其中的独特外形和生活习性,其灭绝成为鸟类学领域的重要话题。

【外形特征】
该种鸟类拥有典型的黑色羽毛,并带有绿色光泽,其体色与喙部颜色的差异化为其显眼特征之一。雄性喙短小而直,长度约为6厘米,而雌性喙则长至10厘米,弯曲清晰。这些特征与毛利语名称中层面的描写相契合,体现了其显著的视觉差异。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多样复杂,包括口哨式的独特声音与悠扬的笛音,尤其是在清晨,叫声尤为嘹亮,能够传递到非常遥远的距离。

【生活习性】
镰嘴垂耳鸦栖息于新西兰北岛的低地及山地原始森林中,尤以有大量腐朽木头的环境为偏好。觅食方面,它们依靠间接合作配作用于腐木和侵入内部搜寻食物的异形喙完成。

【繁殖习性】
在野外观察中,垂耳鸦通常采用筑巢于树洞、枝杈或地面上的方法繁殖,每次产卵2至4枚,巢通常为大而深的圆盘状结构。

【外型辨识】
在所有垂耳鸦该物种中,镰嘴垂耳鸦其尾羽的白色边缘成为其特别标志,而其被毛利人视为象征社会地位的饰品,在殖民者时期进一步激化了其捕获热潮。尽管1901年便下令保护,但它在灭绝潮中已被命名为20世纪初灭绝的物种。

【保护状况】
学者们广泛认为镰嘴垂耳鸦在1907年已正式灭绝。这是因为它们对一般性栖息地破坏极其敏感,加之过度捕猎与外来物种的影响。

【地理分布】
镰嘴垂耳鸦此前广泛分布于新西兰北岛,尤以鲁阿希尼山脉、塔拉鲁瓦山脉、雷穆塔卡山脉和凯马纳瓦山脉为其集中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