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哑霸鹟
英文名:Black-throated Tody-Tyrant
学名:Hemitriccus granadensis
【简介】
黑喉哑霸鹟(英文名:Black-throated Tody-Tyrant,学名:Hemitriccus granadensis)属于雀形目霸鹟科侏哑霸鹟属的小型鸟类,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中部和上部区域,包括从委内瑞拉至秘鲁的地带。
【外形特征】
体长8.5至10.5厘米,体重6.5至8.5克。头部、背部呈暗橄榄色,眼周白色,形成立体的眼环。翅膀和尾部颜色较暗,翼弯部偏亮黄色,尾部则为深灰色。上喉部和下颊部为黑色,下喉部白色,两侧略带灰色,胸部有一条淡灰色的横带。腹部呈灰白色,两侧泛黄。虹膜颜色从栗色到浅橙色不等,喙黑色,腿灰色至粉灰色。雌雄外表相似,幼鸟的眼虹膜为深棕色。
【鸣叫特征】
该鸟的鸣叫声沙哑,常有“dut't't”音,此外,也会发出鼻音的“tip-buuuuu”和尖锐的“pik, peet, peet”。其黎明时的歌声以“kee kee kee krrrrrrrt”开始,以急促的颤音结束。在渡过区域时,会发出短促的颤音“krrrt”。报警声音重复“keep keep”,类似灰脚锥尾鹊的叫声。飞行中也会有翅膀振动的声音。
【生活习性】
该鸟通常栖息在海拔1800至3300米之间的较高海拔潮湿山地森林、矮化的上层云雾林、以及灌木丛及其他次生或褪化的林地边缘。常见于较开阔且植被较为稀疏的地区。有时候会跟其他种类的鸣鸟一起觅食,而黑喉哑霸鹟常活跃于这些群体中。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主要集中在3月至8月。黑喉哑霸鹟所筑的巢为袋状结构,通常悬挂在较低的树枝或植物上,通常被附近的植被所遮蔽,几乎完全隐匿。巢内的蛋通常只一个,其大小与重量分别为18.1毫米×12.9毫米和1.55克,壳色从淡褐色到明亮的白色,上有零散的红色斑点。孵化周期大约为19天。
【外型辨识】
黑喉哑霸鹟能因其特征性的黑色上喉部和围绕大眼睛的醒目白环而轻易被辨认出来。其中lehmmani亚种体色更为显眼,上部羽毛偏向黄绿色,眼下条纹和眼区色度较浅一些。其余种群在羽色精细程度上的差异较小。
【保护状况】
黑喉哑霸鹟的保护状态较为令人满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依据记录,黑喉哑霸鹟分布于安第斯山脉,经过多个南美洲国家,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及玻利维亚。其保护区内也多次出现,如哥伦比亚Tambito保护区、厄瓜多尔的Podocarpus国家公园、秘鲁Río Abiseo国家公园和玛丘比丘保护区。andinus是少数亚种,确认发现地点仅限于秘鲁东南部的普诺、玻利维亚的拉巴斯地区。
黑喉哑霸鹟呈现典型的小型安第斯鸟类主要特征。它的存在反映了南美洲尤其是提安第斯山独特复杂的生态鸟区系统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