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鹰形目 > 鹰科 > 黑臀食螺鸢属 > 黑臀食螺鸢
黑臀食螺鸢

黑臀食螺鸢

英文名:Slender-billed Kite

学名:Helicolestes hamatus

【简介】
黑臀食螺鸢(学名:Helicolestes hamatus),又称Rostrhamus hamatus,属于鹰科齿鹰亚科的中型猛禽。该鸟广泛分布在中美洲东部至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地区。

【外形特征】
体长约为45厘米,全身覆盖着蓝灰色羽毛,尾巴和翅膀边缘为黑色。喙细长而弯曲,前端黑色基部橙红,腿和爪均为桔红色,爪尖系黑色。幼鸟与成鸟类似但尾巴具有2到3条白色横纹和白色尖端,翼覆羽、次级飞羽及臀部有淡色或白色的边缘。

【生活习性】
黑臀食螺鸢栖息于泛洪森林的边缘地带,如浅水湖周围、干燥的泛洪区域、雨林、沼泽森林边缘,尤其是várzea地区和静止的湖泊及种植园。它们通常独处或成对行动,飞行高度不高,更喜欢低空翱翔。

【鸣叫特征】
黑臀食螺鸢发出类似猫头鹰的哀怨声音'weeeuuu'以及鼻音上升后下降的'wheeeaaaaah'声。

【繁殖习性】
黑臀食螺鸢在雨季(6月至10月)进行繁殖。巢离地面平均14米,巢材多为树枝表面还会装饰一层新鲜枝条,由双亲共同维护。每年产卵2枚左右,孵化期大约为30天,雏鸟至不到40天时便可飞翔离巢。

【外型辨识】
与雄性蜗鸢相比,黑臀食螺鸢的翅膀更宽、尾巴短且无白带痕迹、眼睛黄色较于红色,成鸟羽毛相似的雏鸟。基因差异分析表明,黑臀食螺鸢与蜗鸢虽然均属食螺鸢属但它们更倾向于独立分属不同属类。

【保护状况】
依据IUCN无危等级(LC),该鸟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保护。尽管其分布广泛且种群数目相对稳定,故无直接的生存危机。

【地理分布】
黑臀食螺鸢广泛分布在从极端东巴拿马至亚马逊雨林地区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和巴西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