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蜂鸟
英文名:Horned Sungem
学名:Heliactin bilophus
【简介】
角蜂鸟,学名为Heliactin bilophus,属于雨燕目蜂鸟科。因其独特的“角”羽饰、短直的喙以及艳丽的羽毛而知名,尤其是雄性,头部两侧拥有闪亮的红、蓝和金色羽饰。
【外形特征】
角蜂鸟体长约9.5-11厘米,体重约1.8-2.8克。雌鸟相比雄鸟较为朴素,缺少光泽亮丽的羽冠和独特的喙特征。雄性具有独特头部两侧闪亮的红、蓝和金色羽饰。
【生活习性】
角蜂鸟广泛分布在南美洲的中央巴西、玻利维亚部分地区及苏里南。它们适应力强,栖息于多种环境中,包括河岸带、开阔的草原、人工林及花园。主要食物来源是开花灌木和树木的花蜜,同时也捕食小型昆虫。
【鸣叫特征】
角蜂鸟发出复杂多变的声音,其中尤为明显的是一种“tsit”或“tseet”的重复叫声。
【繁殖习性】
角蜂鸟的繁殖期通常在每年的6月至10月。雌鸟单独孵卵,并且筑巢于地面上约1米高的分叉枝上,每次产两颗椭圆形的白蛋,孵化期约为13天。
【外型辨识】
角蜂鸟因其独特的“角”羽饰、短直的喙以及艳丽的羽毛而知名。尤其是雄性,头部两侧拥有闪亮的红、蓝和金色羽饰;雌鸟相对朴素。体长约9.5-11厘米,体重约1.8-2.8克。
【保护状况】
角蜂鸟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尚未危(LC)物种,并且被纳入《华盛顿公约》二级保护中。种群数量在全球范围内尚无明确数值,但在原产地区较为罕见。
【地理分布】
角蜂鸟栖息于多种生境,包括热带稀疏草原、大草原以及长廊林等。尽管它们喜欢自然生长环境,然而似乎也能够适应某些人类改造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