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绣眼鸟科 > 大嘴绣眼鸟属 > 黄眶绣眼鸟
黄眶绣眼鸟

黄眶绣眼鸟

英文名:Yellow-spectacled Heleia

学名:Heleia wallacei

【简介】
黄眶绣眼鸟的英文名为Yellow-ringed White-eye,学名Heleia wallacei。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雀形目-绣眼鸟科。

【外形特征】
黄眶绣眼鸟为小型鸣鸟,体长约11.5厘米,雄性体重约11.1克,雌性约10.6克。最显著的特征包括橙黄色的前额、黄色的眉纹和眼圈以及后面部分的橄榄绿色带棕黄色调。眼睛周围的黑色斑点特别醒目,下巴、喉咙、胸上部及臀部下为黄色,腹部中央有白色纵纹,其余腹部为灰色。虹膜颜色深棕色,喙暗灰色,腿灰蓝色。

【鸣叫特征】
在科莫多岛的歌声由一系列快速重复的12个颤音音符组成,前两个较短且不太悦耳,之后是一串上滑的响亮哨音,最后以甜美调式结束,持续时间为3秒。松巴岛和弗洛雷斯岛的叫声略有差异。

【生活习性】
黄眶绣眼鸟栖息于干燥的灌木丛地带、森林边缘、作物种植园及次生植被区域。分布海拔范围广,从海平面至1050米高度。它们擅长探索开阔环境,并适应多种生态环境,在松巴岛和弗洛雷斯岛还与同属或其他绣眼鸟种类形成共生关系。

【繁殖习性】
黄眶绣眼鸟的繁殖季节为4月至10月,高峰在4月至7月。鸟蛋颜色淡蓝色并布满小棕斑,集中于钝端,平均尺寸约为17.3×12.6毫米。然而,关于该鸟种许多繁殖和育雏细节仍待进一步研究。

【外型辨识】
此种鸟以黄色眼周圈和腹部的独特色彩区别于其他绣眼鸟。例如与携带白色眼圈的山绣眼鸟和苍腹绣眼鸟不同,并且腹部无黄色区别的压低差异也让它与其他相关鸟类区别开。

【物种区别】
该物种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小巽他群岛西部和中部,包括松巴哇至印尼松巴岛和莱姆巴塔的区域。在较大的松巴哇、松巴和弗洛雷斯岛上较为普遍,在科莫多岛上中等常见,在Besar岛上相对丰富,在Moyo岛上较为稀少。

【保护状况】
黄眶绣眼鸟目前状态为“无危”,因其对干旱森林边缘、轻度退化森林、干燥森林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且在许多岛屿中随处可见。但仍需注意该物种的保护现状以避免未来潜在的影响。

【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