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绣眼鸟科 > 大嘴绣眼鸟属 > 侏绣眼鸟
侏绣眼鸟

侏绣眼鸟

英文名:Pygmy Heleia

学名:Heleia squamifrons

【简介】
侏绣眼鸟(英文名:Pygmy White-eye,学名:Heleia squamifrons),是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雀形目、绣眼鸟科的大嘴绣眼鸟属动物。这种小巧的鸟类具有灰褐色的上体羽毛,黄褐色的下体羽毛,以及头顶带有白色斑点的“鳞状”前额。由于它们主要栖息在婆罗洲的山地森林,也被称为高山密林里的“色彩精灵”。

【外形特征】
侏绣眼鸟的体长约为9至9.5厘米,体重在6.5至7.1克之间。它们的身体覆盖着橄榄棕色的羽毛,头顶部的羽毛边缘带有白色的斑点,显得略微凌乱;额前的眼圈是细薄的白色;嗓子颜色为灰色,腹部为黄白色;眼睛颜色介于灰白色至淡白色之间;喙为鲜明的棕黑色;脚爪颜色是浅灰至绿灰色。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个体在外观上十分相似,未详细记录幼体的具体特征。

【鸣叫特征】
它的鸣叫声尖锐、多变,常发出“chit-chit-chit”或“tsee-tsee...”的声音。

【生活习性】
侏绣眼鸟通常活跃于婆罗洲的山地及森林地带,栖息地主要在800米以上的山地森林和低矮的高山苔藓森林。有时,它们也会出现在更低的海拔区,例如混合龙脑香林中。它们偏好边缘植被和灌木丛,往往成群结队活动。它们的食物来源多样化,包括小果实、浆果、种子和小型昆虫以及偶尔与白腹凤鹛、栗冠凤鹛、其他绣眼鸟和鸽鸽一同觅食的场景。

【繁殖习性】
对于这一物种的繁殖过程,目前仅有少量研究结果显示:雄鸟在6月和7月时睾丸增大的现象可能是其进入繁殖季节的标志。然而,深入的繁殖习性仍旧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外型辨识】
侏绣眼鸟因其独特的灰褐色上体、黄色色调的下体和头顶带有白色斑点的“鳞状”前额而易于与同类区分开来。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侏绣眼鸟属于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侏绣眼鸟主要分布于婆罗洲北部的各个山脉,包括基纳巴卢山、凯拉比特高原、杜利特山、霍斯山脉、彭里斯森山以及邦加乌。通常集中在800米以上的海拔,但在550米至2150米范围内的山地森林均有出现。偶尔地,它们也可能降落在更低的海拔,如罕见的50米位置的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