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绣眼鸟科 > 大嘴绣眼鸟属 > 灰巾冠绣眼鸟
灰巾冠绣眼鸟

灰巾冠绣眼鸟

英文名:Grey-hooded Heleia

学名:Heleia pinaiae

【地理分布】
灰巾冠绣眼鸟(学名:Heleia pinaiae),又称Lophozosterops pinaiae,是一种特有分布于印尼摩鹿加群岛中东部塞兰岛的鸟类。该物种栖息于华莱士区,具体位于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的山地森林中,海拔高度在1100至2450米之间,尤其是在树蕨森林的边界地带较为常见。

【外形特征】
灰巾冠绣眼鸟是一种较大的绣眼鸟,平均长度为14厘米,体重在25至30克之间。其最显眼的特征是头部长着完整的灰色头巾和一块白色的前额,搭配亮白色的环眼,十分醒目。其头部和颈部为深橄榄灰色,并带有淡淡的褐色色调,与背部和颈部侧面的绿色融为一体。前额和上眼睑区域为脏白色,眉纹为淡灰色,宽阔的白色眼环被中断于淡灰色的眉纹中;飞羽及尾羽呈现黑褐色并带有广泛的绿色边缘,仅P2初级飞羽呈现深黑褐色。其喉咙和胸侧为深灰橄榄色,下巴颜色较浅,两胁颜色渐变为淡黄色,腹部以中间的脏白色和两胁的淡绿色为特征,尾下覆羽呈现出鲜艳的黄色。虹膜为淡红棕色,喙呈黑色,下颚基部为暗黄褐色,腿为棕灰色。

【生活习性】
灰巾冠绣眼鸟通常在山地森林的树冠层活动,尤其是在海拔较高的区域。它们不仅以昆虫幼虫、浆果、小果实和种子为食,而且也常常结群觅食,有时与其他鸟类组成混合觅食群。在低海拔地区,这种鸟类通常单独或成双出现;而在高海拔地区,往往能看到20只以上的群体。

【鸣叫特征】
灰巾冠绣眼鸟的鸣叫声由重复数次的柔和“choy-choy-choy”音节组成,且会伴随有“tri-tri-tri”的叫声。

【繁殖习性】
关于灰巾冠绣眼鸟的繁殖情况尚未有详细报道。

【外型辨识】
区别于红树绣眼鸟和日本绣眼鸟,灰巾冠绣眼鸟具有白色的前额。区别于斯兰岛绣眼鸟,灰巾冠绣眼鸟具有白色的前额。

【物种区别】
灰巾冠绣眼鸟与红树绣眼鸟和日本绣眼鸟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前额白色而腹部和喉咙没有黄色。区别于斯兰岛绣眼鸟,灰巾冠绣眼鸟具有白色的前额。

【保护状况】
灰巾冠绣眼鸟被IUCN列为较低危(LC,无危)物种。该物种的分布范围狭窄,意味着它属于一个限制性物种。然而,鉴于目前的种群规模和数量,尚未有对其保护级别的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