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绣眼鸟科 > 大嘴绣眼鸟属 > 大嘴绣眼鸟
大嘴绣眼鸟

大嘴绣眼鸟

英文名:Thick-billed Heleia

学名:Heleia crassirostris

【简介】
大嘴绣眼鸟(学名:Heleia crassirostris),英文名为Thick-billed Heleia,属于雀形目绣眼鸟科。

【外形特征】
这种鸣禽体表呈现出灰白色调,显著的头部图案包括奶油白色的额头和前顶部分。面颊深色与显眼的淡色眼圈形成鲜明对比,上体则是深翠绿色,下体为白色,背部色泽较深。幼鸟的额头和头顶部分为均匀的淡黄色。

【生活习性】
大嘴绣眼鸟多独居或结对出现在低地丘陵森林的下层植被中,并可能加入混合物种群。常常在树冠的下层和中层搜寻食物,在细嫩的枝条上觅食。活动范围广泛,通常分布在海拔50至2000米之间。

【鸣叫特征】
其鸣叫深具特色,通常被描述为快速连贯的哨声,每秒发出约4个音符,持续大约6秒,带有清晰的颤音和短促的'wit-wit-wit'声。听上去类似颤音,旋律优美。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3月至10月之间,高峰期为4月至6月。巢中会有1至4个蛋,通常数量为2个或最多3个。这些蛋为白色或淡蓝色,平均尺寸为19.1 x 13.9毫米。

【外型辨识】
大嘴绣眼鸟显著特点是厚实的喙部。

【保护状况】
IUCN将该物种列为无危(LC)级别。大嘴绣眼鸟在北方努沙登加拉生态区范围有限,普遍稀少或罕见,只是偶尔在特定区域较为常见。尽管如此,它似乎仍能适当容忍退化森林,现阶段没有直接威胁。

【地理分布】
此物种的分布区域主要位于松巴哇岛和弗洛勒斯岛,这两个岛屿位于小巽他群岛西部和中部,包括繁殖区和非繁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