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咬鹃
英文名:Red-headed Trogon
学名: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简介】
红头咬鹃(学名: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也被称作红头咬鹃,是咬鹃目咬鹃科咬鹃属的鸟类。以雄鸟的鲜艳红色头部而闻名。
【外形特征】
红头咬鹃成年平均长度约33-36厘米。雄鸟的头部、颈部和上胸部呈现暗红色,颈部及两侧偶见棕褐色色斑。雄鸟有一条狭窄的白色带横跨中胸,下部胸部至腹部为淡红色至粉红色,背部呈现锈褐色,翅膀带有黑色和白色的斑点,并在尾端形成独特的白色边缘。雌鸟的头部、颈部和上胸部则为橄榄棕色,腹部颜色较淡。它们均拥有锈褐色的背部,翅膀带有黑白相间的条纹,尾部中央羽毛为深棕色,边缘为白色。雄鸟的喙呈蓝色,头部为钴蓝色并带有黑色尖端,雌鸟的喙颜色较浅,为浅蓝色。
【生活习性】
红头咬鹃常生活在热带雨林和次生林,偏好在森林中的树荫下等待猎物,主要以昆虫为食。它们尤为活跃于清晨和黄昏,主要捕食直翅目昆虫、竹节虫、蝉、千足虫、苍蝇、甲虫、蜈蚣、木虱和飞蛾等。偶尔也食用植物的叶子和浆果。
【繁殖习性】
红头咬鹃的繁殖期从四月到七月。住处倾向自然树洞或其它鸟类的废弃洞穴,通常距离地面1.5至5米。雄鸟和雌鸟共同参与筑巢、孵化和抚育稚鸟的过程。每窝产2至4枚圆形、奶油色并带有光泽的蛋,孵化期大致需要18天,幼鸟在大约13.4日后离巢。
【外型辨识】
红头咬鹃种群分布广泛,但考虑到狩猎活动及栖息地破坏因素,人们仍需保持严密的关注以确保这一物种能够持续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