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鹦鹉科 > 红脸鹦哥属 > 红脸鹦哥
红脸鹦哥

红脸鹦哥

英文名:Red-faced Parrot

学名:Hapalopsittaca pyrrhops

【简介】
红脸鹦哥(学名:Hapalopsittaca pyrrhops),又称红面鹦鹉,是鹦形目鹦鹉科的一种小型、稀有的鸟类。它仅分布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南部和秘鲁西北部的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地区。

【外形特征】
红脸鹦哥的体长约22厘米。头部有一个明显的橙红色区域,从眼后一直延伸至头顶。它在冠部还带有一丝蓝色,胸部则呈现较为淡雅的橄榄色,翅膀呈蓝绿色,肩部带有红色。其尾羽是深蓝色,基部是绿色,而腹部会有红色斑块。

【鸣叫特征】
这种鹦鹉在飞行时会发出低沉柔和的“currrt”声,而当其栖息在树上时,会发出多种鸣叫声,包括鼻音的“kyek”声和尖锐的“crreet”声。

【生活习性】
红脸鹦哥主要生活在海拔2500至3500米之间的湿润高山云雾林、森林斑块和靠近草原生态过渡带的灌木丛中。它们的食物以Miconia果实、Viburnum浆果、Weinmannia嫩芽、花朵和种子、Clethra花和荚果以及Ericaceous树木Cavendishia和Disterigma的部分为主。

【繁殖习性】
红脸鹦哥的繁殖期一般在10月至次年1月,偶尔还会包括8月。它们选择在树洞中筑巢,每次产卵数通常为2枚,有时也可能是3枚。

【外型辨识】
这种鹦鹉与锈面鹦鹉(Hapalopsittaca amazonia)极为相似,但是,它的橙红色脸部范围更大,从嘴边一直延伸至眼上方和后部区域。翅膀覆羽的蓝绿色较为淡雅,尾羽深蓝色而基部绿色,腹部也有颜色变异的红色斑块。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标准,红脸鹦哥被列为VU(易危)级别,并且在之前一度被列为EN(濒危)。它被CITES II级保护列表收录。此外,它属于BirdLife 'restricted-range'物种类别。因厄瓜多尔的森林砍伐,这种鸟类变得极其罕见。

【地理分布】
红脸鹦哥主要生活在厄瓜多尔的Azuay、Loja以及Morona-Santiago省份,以及秘鲁的Piura部门。其中,在Selva Alegre地区的这一物种有较大的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