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肩鹦哥
英文名:Fuertes's Parrot
学名:Hapalopsittaca fuertesi
【简介】
靛翅鹦鹉(红肩鹦哥),学名:Hapalopsittaca fuertesi,是鹦形目鹦鹉科红脸鹦哥属的鸟类,是一种极度濒危物种。主要见于哥伦比亚中部安第斯山脉西坡的Quindío和Risaralda部门,分布范围非常有限。
【外形特征】
靛翅鹦鹉长约23至24厘米,体重大约124克。该鹦鹉以金色绿色为主,蓝宝石色冠羽尤为醒目,翅膀和尾巴上有显著的蓝色和红色斑块。头部前额有一条细窄的红色带纹,前额及眼周为橄榄黄色,头顶蓝色,颈后和颈侧绿色,背部绿色,翅膀弯角和边缘鲜红,翼覆羽深紫蓝色,主翼羽黑色边缘为蓝紫色,次级翼羽蓝色,边缘略带绿色。幼鸟特征未详。
【生活习性】
通常以7至15只的小群活动,聚集在海拔2610至3490米、湿润且多苔藓的温带云雾森林中。鲜有分布记录,主要见于哥伦比亚中部安第斯山脉的西坡,包括Quindío和Risaralda省份。
【鸣叫特征】
飞行时,靛翅鹦鹉会产生鼻音重、刺耳的“krraa”之声,此鸣叫声类似Aratinga属鹦鹉的叫声。停歇时,也常间歇地发出类似的叫声。
【繁殖习性】
其繁殖期自1月至5月。巢筑地点分别为自然或人造树洞,例如Weinmannia pinnata、Ruagea hirsuta、Ocotea heterocroma、Myrciantes rophaloides和Podocarpus oleifolius等树木内。每窝产卵量通常为3至4枚,蛋的大小估计为35.6毫米×28.5毫米,由雌性独自孵化大约24.5至26.5天。孵化期后,父母共同照顾幼鸟,其离巢期约为55至64.5天。
【外型辨识】
靛翅鹦鹉与蓝冠红脸鹦鹉的头部红色仅限于嘴上方的区域,且嘴上方无黄色条纹;头顶和脸颊上方为暗黄色,冠部至上部后冠为蓝色,而腹部则散布着不同程度的暗红色斑点。
【物种区别】
靛翅鹦鹉与蓝冠红脸鹦鹉的区别在于头部红色仅限于嘴上方的区域,并且没有黄色条纹;头顶和脸颊上方为暗黄色,冠部至上部后冠为蓝色,而腹部则有不同程度的暗红色斑点。靛翅鹦鹉在翅膀和尾巴上有显著的蓝色和红色斑块。
【保护状况】
IUCN:EN(濒危),自2003年以来,通过设立巢箱计划,靛翅鹦鹉的繁殖成功率有了显著提高,之后成功孵化了多个巢箱中的幼鸟。该物种的分布范围非常有限,数量急剧减少,因此被分类为极度濒危物种。在2002年7月,该物种被重新发现于安第斯山脉中部的小面积森林中,仅记录到14只鹦鹉。然而,该群体可能很快消失如无有效保护措施。
【地理分布】
靛翅鹦鹉主要分布于哥伦比亚中部安第斯山脉西坡的Quindío和Risaralda部门,主要位于海拔2900至3150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