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鹰形目 > 鹰科 > 栗鸢属 > 栗鸢
栗鸢

栗鸢

英文名:Brahminy Kite

学名:Haliastur indus

【简介】
栗鸢(学名:Haliastur indus),又称红老鹰,属于鹰科的一种中型猛禽。该种具有显著的独特羽毛颜色,主要为深棕色的头部和胸部伴有白色,背部和尾部则显示砖红色,较为独特的是其鲜艳的白色头部和胸部,以及黑色的初级飞羽。

【外形特征】
栗鸢体长约36至51厘米,体重范围为409至700克。翅膀为栗红色,往尾部逐渐过渡至深红棕色,头部和胸部的羽毛为纯白色,且其尾部圆润而非叉形,与同类的黑鸢明显不同。此外,幼鸟的体色略深且翅膀下的斑纹更为显著。虹膜为褐色或红棕色,喙和腿的颜色各有差异,雄性个体稍微轻于雌性。

【生活习性】
该物种广泛分布在印度次大陆、东南亚至澳大利亚的沿海和内陆湿地。其活动范围广泛,从湿润的水滨到城市区域,乃至海拔更高的山地。其觅食习惯主要为日间猎捕和食用小型动物,包括腐肉、哺乳动物、鸟类、两栖与爬行动物、鱼类、虾及昆虫等。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鸣叫声为尖锐的“Kyeeerrh”。

【繁殖习性】
栗鸢的繁殖期大致发生在南亚的12月至4月,对于澳洲更细致的月份界定从8月至10月,直至次年的6月。巢穴通常设于高树上,用树枝和树叶构建成碗状结构,并在红树林中窥见更丰富的筑巢行为。每窝通常产出1至3枚或更多浅灰或蓝白色的卵,孵化期约为26至35天。

【外型辨识】
与其他猛禽不同,栗鸢易与黑鸢区分开来,特别是因体型对比和尾部形态差异。栗鸢现存的四个亚种主要分布于印度次大陆至澳大利亚的新几内亚周边。

【物种区别】
四个亚种:
- **指名亚种**(学名:H. i. indus)分布在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和中国南部;
- **马来亚种**(学名:H. i. intermedius)分布在马来西亚半岛及各大巽他群岛;
- **澳洲亚种**(学名:H. i. girrenera)以中、西部澳洲地盘和新几内亚为巢居地;
- **所罗门亚种**(学名:H. i. flavirostris)则游历所罗门群岛。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栗鸢被列为无危(LC),但部分区域如爪哇、泰国非沿海地区计数在下降中。此外,为了规范野生动植物贸易,栗鸢被列在《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有文化上的意义,在印尼它作为雅加达城的吉祥物被广泛认知,并被认为是毗湿奴神鸟Garuda的化身,而在马来西亚,这个物种也是多族群文化中赋予寓意的鸟类之一。

【地理分布】
在中国西部常出现在内蒙古、北京等地;并于中北部散布于浙江、广西等省份;南至云南、西藏等山区;东南沿海及岛屿则适合指名亚种短暂迁徙过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