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鸻形目 > 蛎鹬科 > 蛎鹬属 > 智利蛎鹬
智利蛎鹬

智利蛎鹬

英文名:Magellanic Oystercatcher

学名:Haematopus leucopodus

【简介】
智利蛎鹬(学名:Haematopus leucopodus),又称麦哲伦蛎鸻,是鸻形目蛎鹬科蛎鹬属的一种大型涉禽。这种鸟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智利中南部、阿根廷中南部以及福克兰群岛。

【外形特征】
智利蛎鹬体型较大且粗壮,长度在42至46厘米之间,体重为585至700克,其中雌鸟较重。它们拥有长而呈橙红色的喙和黄色的眼环,下半身为黑色,头部、胸部、双翼及尾部也呈黑色,但腹部为白色。飞行时,其翅膀上内侧的白色羽毛显露无遗。与美洲斑蛎鹬相比,智利蛎鹬独特的黄色眼环和白色的次级飞羽是显著的区别特征。

【鸣叫特征】
智利蛎鹬的叫声具有蛎鹬的典型特征。例如,其展示叫声是一个重复的、清脆的声音“pee-pee”,也存在用于联系和警报的尖锐“peep”声,以及一种哀怨的双音节哨声“hoo-eep”或“pee-you”。

【生活习性】
它们偏好生活在岩石海岸线及其附近的河口区域,有时会出现在邻近的内陆草原和湖泊。在繁殖季节,它们会选择在内陆的高草地筑巢;而在非繁殖季节,则会迁徙至海岸附近,组成大群活动。智利蛎鹬的饮食主要以贝类、海螺和螃蟹为主,偶尔也会捕食多毛纲蠕虫、蚯蚓和昆虫幼虫。捕食方式多样,包括锤击、撬开、探查和戳刺。

【繁殖习性】
繁殖期从每年的10月至11月开始,在智利南部尤为如此,在福克兰群岛则为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雄鸟展示求偶行为,会翘尾并使尾羽竖立,以展示下方的尾羽图案。巢穴通常建在沙地、短草或枯败的海藻之中,有时还会被植被遮挡。智利蛎鹬一窝通常产下1至2枚卵,卵的颜色为橄榄棕、米白色或绿色,上带有深黑色斑点。

【外型辨识】
从知识的角度分,智利蛎鹬还是出现在罕见邮票中的鸟类之一,福克兰群岛分别在1960年、1995年和2015年发行过相关的智利蛎鹬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