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鸽形目 > 鸠鸽科 > 山鸠属 > 裸眶山鸠
裸眶山鸠

裸眶山鸠

英文名:Papuan Mountain Pigeon

学名:Gymnophaps albertisii

【简介】
裸眶山鸠(学名:Gymnophaps albertisii),属于鸽形目、鸠鸽科、山鸠属,是一种大型、长尾的群居鸽类。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尤其在华莱士区广泛分布。

【外形特征】
裸眶山鸠成年长度约为33至36厘米,体重约259克。其头部、颈部侧面和背部深灰色,翼覆羽边缘黑色,产生鳞状外观;下颈至胸部为淡粉白色,胸腹为暗紫色;前胸部至腹部暗紫色,大腿和尾下覆羽则为灰色。其眼周皮肤鲜红色且扩展,眼睛为红色并带橙色、黄色或绿色环,喙部为红色基部,尖端为粉红色。雌鸟胸部可能为灰化,喉部羽毛带灰色边缘。幼鸟颜色较为沉暗。

【生活习性】
裸眶山鸠栖息在从海平面至海拔3350米的原始森林,频繁出现在山区和丘陵区域,但也会在雨季时经由Schrader山脉,迁移到较低的山毛榉林中寻找食物。繁殖期主要在10月至次年3月,在Schrader山脉该时期鸽子数量最多,但全年均可能繁殖。

【鸣叫特征】
裸眶山鸠通常较为安静,但在繁殖季节,发出接近“wooooooo m”的低沉升调声音,也会产生柔和的颤音哨声。

【繁殖习性】
筑巢平台通常由树枝构成,位于小树的3.7至5米的高度,有时在树线以上短树干的凹陷处筑地巢。每年繁殖次数可能随环境条件变化。

【外型辨识】
此物种可从具有群居特性的伙伴、鲜红色眼周皮肤、尾尖边缘较浅以及胸部为奶油色的特征中区别于其他同类。

【保护状况】
裸眶山鸠属于IUCN红色名录中的无危物种(LC),表明其在野外生存的状态相对稳定。

【地理分布】
裸眶山鸠的主要栖息地在Bacan山区、印尼亚彭岛、新几内亚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当特尔卡斯托群岛。此物种在新几内亚的分布较为广泛,但在新爱尔兰岛的记录相对较少,在新不列颠岛上则局部丰富。在Bacan的亚种exsul被认为是罕见,其当前的生存状况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