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脸裸吸蜜鸟
英文名:Crow Honeyeater
学名:Gymnomyza aubryana
【简介】
红脸裸吸蜜鸟(学名:Gymnomyza aubryana),属雀形目吸蜜鸟科,是裸吸蜜鸟属的一员。该物种分布于新喀里多尼亚的Grande Terre岛的湿润森林中,居住于特定的超基性土壤环境中。
【外形特征】
红脸裸吸蜜鸟体型庞大,黑色的羽毛带有光泽,头部、颈后、喉咙、胸部和腹部的羽毛上有淡黄色的羽轴,给人一种绒状的效果。面部有橙黄色到橙红色的肉质眼圈,吞着一圈黄色的羽毛点缀在耳部。翅膀与尾部长而浑圆逐渐变尖。喙部弯曲且较长,上喙和下喙的底端呈现灰黑色至黑色,而下喙的基部和口裂则是黄橙色。腿色从淡黄色到橙黄色不等。雄性个体通常比雌性更大,且颜色稍深。
【生活习性】
红脸裸吸蜜鸟栖息于原始雨林中,但也常见于如干燥森林、niaouli灌木丛和濒危硬叶森林等环境之中。活动范围涉及从海拔100米至850米的高度。通常成对或个别活动,偶尔也会组成小群体。在繁殖季节(9月至10月)里,红脸裸吸蜜鸟会发出响亮悦耳的禽鸣,同时还有类似乌鸦的嘶哑叫声,这些声音可能兼有警戒和情绪宣泄的功能。
【鸣叫特征】
在繁殖季节(9月至10月),红脸裸吸蜜鸟会发出响亮悦耳的禽鸣,同时还有类似乌鸦的嘶哑叫声,这些声音可能兼有警戒和情绪宣泄的功能。
【繁殖习性】
红脸裸吸蜜鸟倾向于在20米高的树叉上筑造杯形且壁厚的巢,领地范围大约在0.5至0.75平方公里之间。繁殖行为尚不完全明确。
【外型辨识】
与其他新喀里多尼亚的鸟类如新喀鸦(具备红色面部皮肤和象形的喙)和岛内其他吸蜜鸟种类相比,红脸裸吸蜜鸟以其更大的体型和独特的面部特征(如肉垂)而著称。
【保护状况】
由于外来鼠类的捕食和栖息地的丧失,其在Parc de la Rivière Bleue地区的数量显著减少。IUCN将其定为极危物种(CR)。
【地理分布】
红脸裸吸蜜鸟主要分布于新喀里多尼亚的Grande Terre岛的南部,频繁出现在Rivière Bleue区域、Kouakoué山坡等地,甚至在北部的Mt Panié和Pouembout也有零星的记录。种群分布虽局限于适宜的生境,但由于森林破坏、镍矿开采及火灾等原因,数量稀少且生存状态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