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顶蚁鸟
英文名:Bare-crowned Antbird
学名:Gymnocichla nudiceps
【简介】
裸顶蚁鸟(学名:*Gymnocichla nudiceps*),又称裸冠蚁鸟,属于雀形目蚁鸟科独有的裸顶蚁鸟属。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区。
【外形特征】
雄鸟面部与眼圈裸露皮肤呈鲜亮的蓝色,除了这些部位外全身呈黑色,翅膀上点缀着少量白色斑点,尾羽末端有窄的白色边缘。雌鸟整体呈红褐色,羽毛较为暗淡,眼圈周围有小块蓝色裸露的皮肤,翼部和尾部较深,飞羽边缘为浅肉桂色,喉部和下体则为肉桂色,胸部更深,侧腹部呈现棕色。亚成体雄鸟的外观与成年雄鸟类似,但前额和冠部有羽毛,翅膀棕黑色,翼覆羽没有白色斑点。
【生活习性】
裸顶蚁鸟偏好在低海拔地区的常绿森林边缘活动,尤其是湿生灌木丛、大面积藤蔓缠绕的森林光隙以及老化番石榴和可可种植园等环境。雌鸟和雄鸟通常以成对的形式活动,偶尔会以家庭群体出现。它们主要以昆虫、蜘蛛等陆生无脊椎动物为食。
【鸣叫特征】
裸顶蚁鸟发出响亮的鸣叫声,由一系列连续的、长短不一的下行滑音组成。通常这些音符音高一致,前两个音符比后续的更紧密,略有加速到结尾阶段。叫声包括短促、上下波动的音符,有时呈现类似颤音的气泡状颤动。
【繁殖习性】
有关裸顶蚁鸟繁殖习性的记录颇为稀少,但根据哥斯达黎加的观察,其巢穴多设在次生林棕榈树顶部,形状像穹顶,内部由细小分支精细编织而成,外部覆有落叶等,位于树冠层密叶间。巢中含两只白色蛋,带有棕色斑点。
【外型辨识】
其他蚁鸟科属物种相比,裸顶蚁鸟最显著的辨识特征在于雄性头部和眼圈区域的裸露蓝色皮肤,以及雌性眼圈附近的一块亮蓝色裸露皮肤。不同亚种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chiroleuca亚种的翼覆羽尖端更宽,背部呈现橄榄褐色,头顶颜色较深,而肩部斑块则可能或减小或消失。
【保护状况】
裸顶蚁鸟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IUCN)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受列为无危(LC)等级。其分布范围包括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一部分地区,特别是在那些种类多样性高的热带雨林中。
【地理分布】
裸顶蚁鸟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区,从伯利兹南部至哥伦比亚北部,涵盖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和哥伦比亚等国家。它们栖息于海拔65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中,有时甚至可达1200米。常见于潮湿的植被环境,例如大型叶属植物丰富的地带,如Heliconia和Calathea,还有沼泽地、排水不良区域以及静止水流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