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鹛
英文名:Chinese Grassbird
学名:Graminicola striatus
【简介】
中华草鹛(学名:*Graminicola striatus*),是雀形目幽鹛科大草莺属的一种鸟类,濒危大型草莺。该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缅甸东南部、柬埔寨西部、泰国中南部及越南东北部等地区,以湿草地、芦苇沼泽及其它水域附近的高植被为栖息地。
【外形特征】
中华草鹛体长16-18厘米,尾羽较长且大于背部的宽度,呈棕黄色的条纹状。头部与上体的条纹更显宽大且暗,自耳后至颈部形成白色条纹;其下体近白色,两侧和腹部暗红褐色并带有深色的斑纹。成鸟在新羽状态时,头部及耳覆羽明显带棕色条纹,随磨损羽毛颜色趋向黑白分明;虹膜红褐色,喙黑色或灰褐色,基部肉粉色,脚色为粉褐或肉色。
【生活习性】
该物种广泛栖息于美洲苔属植物、莎草属植物和高草丛的低海拔区域。常在芦苇或高草丛中的高草植被中活动或觅食,其中进食的主要是昆虫幼虫、成虫以及蜘蛛等低等无脊椎动物。
【鸣叫特征】
繁殖期间,中华草鹛会发出高音并十分嘈杂的叫声。
【繁殖习性】
中华草鹛在高草丛中筑巢繁殖。6月份的一个例子显示巢中含四只雏鸟,由草茎编织而成,位于垂直草茎之间,距地面约0.5米。繁殖季节最有可能出现在3月底至9月初,尤其在5月至7月期间。
【保护状况】
近年来,中华草鹛的种群数量已显著减少。近年来在中国东南部的广泛调查发现,总计175个调查地点中,仅14个地方被检测到33只个体,这表明该物种非常稀少且分布区域高度本地化。截止2010年,由于草地的转化和灌木丛的更新、植树、放牧及植被破坏,中华草鹛的种群数量正表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其主要威胁来自排水、焚烧草地、过度放牧及土地用途转换为农业。
【地理分布】
中华草鹛分布在亚洲的多个地域,包括中国东南部、缅甸东南部、泰国中南部和越南东北部等地;及在香港亦有观察记录的最大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