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蚁鸫
英文名:Muisca Antpitta
学名:Grallaria rufula
【简介】
棕蚁鸫(英文名:Muisca Antpitta,学名:Grallaria rufula),是雀形目蚁八色鸫科蚁八色鸫属的鸟类。原被归类为红腹蚁鸫,2020年研究发现其为包含13个物种的复杂种群之一,包括双色蚁鸫。原分布于哥伦比亚东部安第斯山脉及委内瑞拉西部地区,海拔1,850至3,800米的高湿度山地森林是它们主要的栖息地。
【外形特征】
棕蚁鸫体长约14.5至15厘米,体重范围在35至46克。成鸟色泽丰富,上体大部分为赤褐色,头部侧面和腹部呈赤色,下半身可呈现奶油色至乳白色,腹部中心偏浅赤色,有时夹杂暗色条纹。虹膜呈深棕色,喙部为黑色,与些许灰色成分相混合。脚部呈现灰蓝色或偏粉色色调,呈现出长腿短尾的姿态。
【鸣叫特征】
棕蚁鸫通过一系列多种音调与声音进行沟通,典型的鸣叫为旋律性的上升哨音,随后是沉闷的咕噜声。它们也可以产生一系列平坦、颤动的哨声,以及多样的其它啼鸣。
【生活习性】
这些小鸟栖息于高湿度山地森林的地面或涵盖此区域的低矮灌木丛,尤其是在竹林或具有显著边界和附近退化地域的森林内。棕蚁鸫偏好活动于1,800至3,800米之间的高海拔区域,以小型昆虫和毛虫为主食。它们在苔藓铺盖的地面上或滑坡及苔藓空地环境周围跳跃搜寻食物,更多在黎明、黄昏或雾天时更为活跃,偶尔会在灌木或矮树上短暂歇息,通常为避免受到干扰。
【繁殖习性】
棕蚁鸫的繁殖季节主要集中在3月至5月。据观察,哥伦比亚和秘鲁处于繁殖状态的标本支持这一结论。已发现的两个巢皆呈杯状,由薄黄色草茎构成,坐落在潮湿的叶子或苔藓之上,并内衬哺乳动物毛发或淡色纤维及真菌菌丝,悬挂高度约在地面之上0.75到2米处。巢的内部测量数据显示直径约10厘米,深度达到6.5厘米,而外部尺寸约为20厘米宽和12厘米高。每个巢通常产卵1至2枚大小为25.3至25.4毫米×22.5至22.6毫米的浅绿色卵。
【外型辨识】
在较暗深色调和体型特征上,棕蚁鸫与原先同属的红腹蚁鸫有所不同。幼鸟背部或在其上部也表现出斑点和条纹区域,一般头部和腹部有白色条纹。它们的翼展或腿长等更多细节差异需通过细致观察才能准确识别。
【物种区别】
在较暗深色调和体型特征上,棕蚁鸫与原先同属的红腹蚁鸫有所不同。幼鸟背部或在其上部也表现出斑点和条纹区域,一般头部和腹部有白色条纹。它们的翼展或腿长等更多细节差异需通过细致观察才能准确识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名录中对于棕蚁鸫的标记,被列为"LC"(无危)等级。然而,由于栖息地退化、农药残留、植被破坏等原因,区域内种群数量已大幅下降,估算数字为2500至9999只成熟个体。
【地理分布】
该鸟种分布于哥伦比亚中北部以及委内瑞拉西南部的特定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