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椋鸟科 > 斑椋鸟属 > 爪哇斑椋鸟
爪哇斑椋鸟

爪哇斑椋鸟

英文名:Javan Pied Myna

学名:Gracupica jalla

【简介】
爪哇斑椋鸟是一种鸟类,属于雀形目椋鸟科斑椋鸟属。该种鸟类在印尼被称为jalak suren,其最显著的特点包括黑色胸部和上体、白色的腹部、臀部、脸颊及肩部条纹。另外,还有一对特征明显的象牙色喙以及粉色的腿。眼睛周围还有一块裸露的红色皮肤,使得该羽鸟在外形上极其独特,不容混淆。

【外形特征】
爪哇斑椋鸟的成鸟特征尤其明显,拥有象牙色的喙、粉色的腿,以及眼睛周围及后方裸露的红色皮肤。成鸟间雌雄呈现相同色彩分布;幼鸟则颜色稍暗,成鸟后逐渐转为明显的黑白对比。黑色的胸部与上体搭配白色的腹部、臀部、脸颊及肩带条纹,其中特征般的棕色肩带颇为突出。

【鸣叫特征】
该种鸟的鸣声包括一系列长且多变的呱呱声、嗡嗡声、尖锐音符,具备模仿其他鸟类叫声的特点。

【生活习性】
爪哇斑椋鸟过去常见于开阔地带,以松散的群体形式活动,并常在地面觅食。但由于笼鸟贸易猖獗以及农业地区的农药大量使用,它们的野外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繁殖习性】
关于该鸟类的繁殖信息十分有限,不过依据其近缘物种的生活习性可以推测,它们可能在树洞中筑巢,繁殖时间或与雨季相吻合。

【外型辨识】
爪哇斑椋鸟与多数共生椋鸟在羽色上存在显著区别,唯与达乌尔椋鸟及黑翅椋鸟最为接近。不过,达乌尔椋鸟的头部为灰色,而且嘴更短;黑翅椋鸟头部和背部皆白色,脸部皮肤为黄色。

【物种区别】
爪哇斑椋鸟与多数共生椋鸟在羽色上存在显著区别,唯与达乌尔椋鸟及黑翅椋鸟最为接近。不过,达乌尔椋鸟的头部为灰色,而且嘴更短;黑翅椋鸟头部和背部皆白色,脸部皮肤为黄色。

【保护状况】
IUCN极危物种 (CR)

【地理分布】
该种鸟类的历史分布包括爪哇岛和巴厘岛。但自2010年代中期以来,可能已经野外灭绝;此外,1990年代虽然曾记录于苏门答腊南部,现在已在那宣告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