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鹈形目 > 鹭科 > 夜鳽属 > 栗鳽
栗鳽

栗鳽

英文名:Japanese Night Heron

学名:Gorsachius goisagi

【简介】
栗鳽(学名:Gorsachius goisagi、英文名:Japanese Night Heron)是一种分布在东亚的夜鹭。其分布区域涉及日本、韩国、中国、菲律宾和印尼等地区,主要集中于日本本州、四国、九州以及中国多个省市,如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

【外形特征】
栗鳽为体型矮扁的褐色鹭鸟,头部和颈部羽毛呈深红棕色,翅膀羽毛为较为深暗的棕色。成鸟体长约48至49厘米,体重约527克,翼展可达87至89厘米。头部和颈部羽毛为深红棕色,而翅膀羽毛则为深棕色。幼鸟头部和颈部羽毛的颜色更偏深黑,翅膀羽毛颜色比成鸟更浅,翅膀上带有明显的翼带。

【鸣叫特征】
栗鳽在其黄昏中发出“buo, buo”的呱呱叫声,这种声音缓慢且重复,有时候在迁徙途中也会进行鸣叫。

【生活习性】
此鸟偏好居住在靠近水源的密集潮湿森林及山间地带如:河流和沼泽环境,冬季会迁往较高海拔并选择遮蔽度高且靠近水域的地方,进一步提高隐蔽性。它们主要食用土壤中的动物,如蚯蚓、蜗牛和小昆虫。在非繁殖期也偶尔会在开阔地带捕食。

【繁殖习性】
它们通常在5月至7月进行繁殖,雄性会选择高树如松树、柏树、橡树筑巢,巢离地面一般是7至20米。通常每次繁殖产卵3至4枚,卵为白色,直径约47毫米x37毫米。孵化期为17至20天,幼鸟在约35至37天后会离巢独立。

【外型辨识】
与黑冠鳽相比,栗鳽的背羽颜色更暗,缺少黑色羽冠和白色翼尖。一侧和翼覆羽上具有较密集的不同模式的黑色斑纹。

【物种区别】
与黑冠鳽相比,栗鳽的背羽颜色更暗,缺少黑色羽冠和白色翼尖。一侧和翼覆羽上具有较密集的不同模式的黑色斑纹。

【保护状况】
生活在东亚的栗鳽数量锐减,被IUCN列为易危物种(VU)。在中国,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2021.02.05)。环境保育主要通过保护栖地、调控外来物种、增加公众对这种鸟类的兴趣以及法规的实施实现。

【地理分布】
**繁殖地区:**
日本本州、四国和九州、俄罗斯远东地区和韩国的济州岛。

**越冬地区:**
非繁殖期间多见于菲律宾、印尼及琉球群岛,会经过上海、香港、福建等地进行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