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冠澳蜜鸟
英文名:Tawny-crowned Honeyeater
学名:Gliciphila melanops
【简介】
茶冠澳蜜鸟(Tawny-crowned Honeyeater,学名:Gliciphila melanops)是雀形目吸蜜鸟科的一种鸟类。它在澳大利亚南部是特有物种。
【外形特征】
成年茶冠澳蜜鸟能长到14至18厘米,体重约14至22克。这种鸟的颜色为灰褐色,并带有淡橄榄褐色的条纹和斑点,尤其是头部特征明显:其乳白色前额逐渐过渡至锈棕色或浅橙色的冠羽,有白色眉纹,黑色颊纹延伸至颈侧,并与耳羽后方的一个小白色新月形区域形成对比,还拥有一块白色的颏及喉部。其初级翅膀羽毛的下方可看到一些黄和鲑鱼色。
【鸣叫特征】
茶冠澳蜜鸟的叫声哀伤似笛鸣,包括延长的单音符后接一连串快速重复的双音符,重复6至8次,有时还会发出高亢上升的“a-peer-peer-pee-pee-pee”声。这种音乐优美,在春季的黎明前尤为常见。还有另一种长长的哀伤叫声,通常是常听到的。
【生活习性】
茶冠澳蜜鸟生活在沿海的低矮灌木丛和荒野地带。虽然它们大部分时间在灌木丛中觅食,但有时也会在地上跳跃寻找食物。它们以昆虫和花蜜为主要食物来源。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从6月持续到12月。茶冠澳蜜鸟的巢是用树皮、杂草和海藻搭建的一个大杯形巢,内部则衬有柔软的材料如毛发或羊毛。每次繁殖季中,它们通常产2至3枚蛋,个别的能产4枚。蛋的形状为卵圆形,其底色为米黄色,上面点缀着淡黄色或粉色点状斑纹。这些蛋平均大小约为21×14毫米。
【外型辨识】
茶冠澳蜜鸟的识别标志是其茶色冠羽上方的白色线条和面部黑色标记。它有两亚种,其中G. melanops chelidonia仅分布于塔斯马尼亚州,羽毛中带有红褐色的色彩。
【保护状况】
该种鸟的保护状态被IUCN评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茶冠澳蜜鸟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具体包括新南威尔士州北部海岸至艾尔半岛南部南澳大利亚州,维多利亚州,塔斯马尼亚岛,以及西澳大利亚州西南部分地区。1971年后,悉尼市区再未发现它们的踪迹。
【物种区别】
茶冠澳蜜鸟的识别标志是其茶色冠羽上方的白色线条和面部黑色标记。它有两亚种,其中G. melanops chelidonia仅分布于塔斯马尼亚州,羽毛中带有红褐色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