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颈灰燕鸻
英文名:Grey Pratincole
学名:Glareola cinerea
【简介】
黄颈灰燕鸻(英文名:Grey Pratincole;学名:Glareola cinerea)属于鸻形目燕鸻科燕鸻属鸟类,主要分布在西非至中非的大型河流沙洲上。黄颈灰燕鸻以其淡灰色上体、赤褐色颈部及独特的黑白脸部花纹著称。
【外形特征】
这种小鸟体长18-20厘米,体重约37.4克。体色特征包括淡灰色上体、赤褐色颈背、白色的臀部;其眼纹呈狭窄黑色,呈弧形延伸至眼后,眉线为白色;黑色尾巴边缘和基部为白色,微呈双叉状;翅膀上有黑色和白色图案;下体呈白色,胸部和上腹部带有赤褐色;翅膀下半部分主要为白色,并带有黑色和白色图案;喙为黑色,基部红色,腿呈红色。与成鸟相比,幼鸟背部带有黑和赤褐色斑点,脸部无黑色标记,尾部掺杂黑和赤褐色。
【生活习性】
黄颈灰燕鸻偏好宽阔且流速缓慢的河流,栖息于开放的沙洲或沿岸地带。经常因区域洪水或干旱而迁移,展示典型的燕鸻飞行技巧。在迁徙期间,主要分散在如尼日利亚等地。与灰燕鸻相比,通过头部图案和大部分白色下翼区域可以分辨,与乌燕鸻相比则可以通过颜色深浅和脸部条纹区别。
【鸣叫特征】
其叫声为由一系列"zi"音调组成,音符间的间隔逐渐缩短;表现出警惕状态时会发出连续的"tic-tic-tic"或起伏的"tie-tie-tie"音节。
【繁殖习性】
繁殖活动通常发生在河流水位最低时,大约是在每年3月至5月。巢为浅坑形式,直径大约为8厘米且没有垫物。每轮产卵数量为1-2枚,卵色为奶油到淡黄色,带有橄榄褐色和石灰色斑点,卵大小约为25-28毫米 × 20-22毫米。幼鸟上体表现出淡砂灰色,带细小黑斑,下体为白色。
【保护状况】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无危”(LC)级别。
【地理分布】
黄颈灰燕鸻广泛遍布于西非至中非的大型河流沙洲上,其地理分布由马里南部经尼日尔南部直到安哥拉北部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中部。管辖区内的保护措施如中非共和国的Dzanga-Ndoki国家公园和Dzanga-Sangha雨林保护区,尽管某些地区的数量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但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