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细嘴莺科 > 噪刺莺属 > 暗色噪刺莺
暗色噪刺莺

暗色噪刺莺

英文名:Dusky Gerygone

学名:Gerygone tenebrosa

【简介】
暗色噪刺莺(学名:Gerygone tenebrosa,英文名:Dusky Gerygone)属于雀形目细嘴莺科噪刺莺属的小型鸟类。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以及部分地区,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的红树林林地等密集灌木丛环境中。这一物种在全球鸟类名录中的安全级别为“无危”,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

【外形特征】
成鸟体长10至12.5厘米,重约7.5克。上体为灰褐色,下体偏白;头部和背部呈淡灰色或橄榄灰色,翅膀上覆羽边缘颜色较浅;尾巴灰棕色且末端有暗色横纹,外侧尾羽尖端处有些许小的白点;喉部和腹部为淡灰或偏白,两侧胁部则灰色彩度略高;眼虹膜为白色或乳白色,喙和腿为黑色。幼鸟眼虹膜较暗,下喙为黄,体色呈现轻微黄色调。雄性和雌性鸟体色相仿。相较于棕胸噪刺莺,暗色噪刺莺的眼虹膜并非红色,且没有尾部的白色斑点;与沼泽噪刺莺相比,它眼睛偏色且喙部较为纤细。不同种群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头部的灰色比例和翼及尾的长度略有所不同。

【鸣叫特征】
暗色噪刺莺的叫声通常包括“chewee-chew-chewee-cheweechee-chut-chee-chewee-chee”等一系列重复音节,比起棕胸噪刺莺,这种叫声显得更分为重复且力度较小,类似简化后的沼泽噪刺莺叫声。

【生活习性】
这类小鸟偏好栖息于红树林、沿海灌木丛、沼泽森林、溪流边及岩石峡谷等地,以昆虫为主食。这些昆虫种类涵盖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除此之外,有时也会捕捉蜘蛛、蜗牛和螃蟹。它们独立或成双成对活动,甚至有时会出现最多五个个体的群体,通常在树木顶部的树冠层寻找食物,包括叶片和花朵,有时在树干、树枝以及红树林基围中搜寻食物。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发生在9月至次年1月,主要是旱季。巢为紧凑编织的小穹顶结构置顶设置有个狭窄透风口,主要由干部分的杖木、树皮、树叶、蜘蛛网和柔软纤维构成。巢一般悬挂于距离地面2.5至5米高的红树林枝条上,内部铺满羽毛和植物柔软材料。每窝通常下有两颗蛋,颜色为浅白色或淡粉色,并带有较大红色斑点。孵化期与幼<|im_start|>
<|im_start|>assistant 生长发育的具体时长尚不明确,该期间父母双方共同完成授食任务。据已知最长的生命长度超过8年7个月。

【保护状况】
该种鸟类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和一些西部地带,尤其广泛分布在近岸的红树林区域,尽管它是一种分布有限的物种,但在红树林二级区域仍然能够观察到。据IUCN的评估结果,其保护状态被列为无危(LC),说明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红树林栖所中相当常见。

【地理分布】
暗色噪刺莺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以及部分地区,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的红树林林地等密集灌木丛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