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噪刺莺
英文名:Fairy Gerygone
学名:Gerygone palpebrosa
【简介】
黑头噪刺莺学名为Gerygone palpebrosa,又称仙鹟,属于雀形目细嘴莺科噪刺莺属的一种鸟类。该鸟种原生于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东北部及部分太平洋诸岛屿区域。
【外形特征】
成年黑头噪刺莺的上体为橄榄绿色,下体为黄色,尾巴呈棕色,短黑喙与腿,红眼为其特征之一。雌鸟和幼鸟缺乏雄鸟的黑色喉部,呈现为白色或者浅色。不同亚种之间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头部和胸部的颜色深浅上。
【鸣叫特征】
雄鸟叫声明亮悦耳,由一系列短音节组成,包括'whee-chee-choo-too-chee-choo-wee'等,夹杂轻柔的鸟鸣与颤音。这种鸣鸣声通常伴随着空中追逐行为。在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亚种 wahnesi 和 personata 雌鸟的鸣声类似。
【生活习性】
黑头噪刺莺栖息并活跃于靠近森林边缘的地方或红树林环境,这些地方温度温和,湿度较高。它们以昆虫为食,并习惯于在树冠层至接近地面的区域活动。成鸟常常单独或以一对的形式出现,主导混合种群的核心,与其它鸟类共栖。
【繁殖习性】
它们的繁殖期大约从干季末开始,新几内亚在10月,澳大利亚在7月至5月之间。进行繁殖时,巢通常由雌鸟单独或与雄鸟合作筑造,为一对二开的袋状结构,入口设有隔离防护手段。通常每窝会产下1至3枚卵,然而平均而言每窝下2个卵。配偶双方共同承担孵化任务,孵化一般历时约11天,幼鸟的抚育则主要依靠父母共同完成。
【外型辨识】
区别于相似的灰头噪刺莺,黑头噪刺莺拥有更显著面部标记,特别是雄鸟的特有黑色喉部。另外,亚种wahnesi、inconspicua、tarara、personata及flavidella在体色上各有特色。
【保护状况】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2009年度鸟类红色名录,黑头噪刺莺被列为低危(近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除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东北部、中东部外,黑头噪刺莺也分布在中国台湾省,塞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的西里伯斯岛,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区。澳大利亚的分布相对广泛,特常见于昆士兰州。
【意外行为】
黑头噪刺莺展现出偷巢行为,通常进行寄生在金鹃和小青铜色拟鹂的巢中,以达到自身繁衍后代的目的。